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淑萍 三甲
孙淑萍 副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耳鼻喉科

耳朵的保健动作你做对了吗?

2399人已读

电视上、网络上有很多日常保健动作,比如八段锦、太极拳、扣齿、手指梳头等,能强身健体,让人精神焕发。压耳捏鼻鼓气是耳朵的两大保健动作(具体做法见以下视频),做压耳动作时,双手掌按压在耳朵上,轻轻内压,然后松开手掌,完成动作。做捏鼻鼓气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捏紧鼻子,闭紧嘴巴,用力憋气,然后松开鼻子,动作完成。然而这样的保健动作,孙医生却不建议大家盲目去做,为什么呢?


看了中耳炎系列科普文章一——耳朵的解剖》一文,大家就会知道,我们的耳朵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咽鼓管在我们吞咽、打哈欠、打喷嚏、咳嗽、大笑时开放,从而保持耳朵内外压力一致。当咽鼓管功能正常且鼓膜完整时,按压耳朵使耳道内部分空气被挤出,剩余空气被压缩,鼓膜受压内移。因为鼓膜移动范围有限,当耳道内压力小于大气压,手掌被吸在耳朵上,鼓膜也被负压所吸向外移。当手掌向外移开时,需要靠手的力量克服压力差,移开手掌的过程中耳道内负压加大,鼓膜及中耳所受负压也加大,直至手掌完全离开,压力恢复至正常。在这个压力变化过程中,如果鼓膜质量较差,比如瘢痕鼓膜或单层鼓膜(正常鼓膜有三层),做该动作时用力过猛,有导致鼓膜穿孔的风险。如果患者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调节耳内压力变化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则压耳动作会加重中耳负压,使中耳疾病加重。如果患者合并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迷路瘘管、外淋巴瘘等内耳疾病,压耳时的压力传至内耳将会诱发眩晕、恶心、呕吐。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个压耳动作。

捏鼻鼓气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健动作,通过憋气促使闭合的咽鼓管开放,主要用于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咽鼓管开放不良,比如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粘连、中耳胆脂瘤的康复治疗,以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和鼓膜活动度增加从而提高听力。如果是正常人,不建议常做此保健动作,长期的压力迫使咽鼓管开放,将使中耳压力过大,鼓膜松弛,最终导致咽鼓管异常开放,出现反复耳闷、耳鸣、自听增强等。中耳手术后的患者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此动作,如果术后过早做此动作,可能使尚未愈合或刚刚愈合的鼓膜裂开,导致手术失败。如果确实需要做此动作进行咽鼓管功能康复,也要循序渐进,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的患者,不可用蛮力,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对于有颅内高压、脑脊液漏等疾病的患者,禁做此动作!

孙淑萍
孙淑萍 副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