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脸针”是否真的那么神奇?
肉毒毒素注射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常应用的美容整形治疗手段,被广泛用于改善面部皱纹及轮廓修饰,尤其是改善“咬肌肥大”,被通俗性称之为“瘦脸针”。其优点是创伤小,效果确切,其安全性得到广泛的研究证据支持。本篇就“肉毒毒素”进行介绍。

1、肉毒毒素的起源
1820年,一名德国医生首次描述了食物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症状,1970年美国眼科医生Alan Scott采用肉毒毒素成功治疗儿童斜视,开启了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198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的肉毒毒素。1993年中国研发的肉毒毒素获批试生产文号。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目前已经发现7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已经商品化生产且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的是A型肉毒毒素。我国上市的两种肉毒毒素均为A型。当肉毒毒素被注射到肌肉后,通过化学去神经作用使肌肉麻痹,废用性萎缩。肉毒毒素的中毒剂量约为3000U左右,临床上治疗用的肉毒毒素规格为100U/瓶,远低于中毒剂量,单次注射低于400U处在安全范围。

2、肉毒素的应用
Moore和Wood于1994年首次将肉毒毒素应用于咬肌,通过松弛咬肌而产生废用性萎缩,达到缩小咬肌体积的目的(即通俗称“瘦脸”)。咬肌属于咀嚼肌,覆盖于下颌角与下颌支表面,能上抬下颌骨从而达到咀嚼目的。过度咀嚼和磨牙等习惯可导致咬肌肥大。咬肌肥大可单侧(表现为双侧脸型不对称),也可双侧。大部分单侧咬肌肥大患者存在着偏好一侧咀嚼的不良习惯。
亚洲人下面部的平均宽度大于高加索人种,这使得亚洲人尤其是女性更青睐娇小的下颌轮廓以及流畅的下颌线条。下颌部的宽度除了和下颌骨有关系之外,咬肌肥大是下颌角位置突出和方形脸的最常见原因。
咬肌肥大症可采取咬肌切除、颊脂垫切除或者下颌骨磨削等手术手段矫治,但采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创伤更小,舒适安全,恢复快。A型肉毒毒素通常在注射后1周内起效,也有报道最快在注射后2天起效。改善咬肌肥大的疗效2-4个月最显著,可维持6个月至1年。改善程度与被注射者的个体差异、注射剂量、注射方式等有关。随着神经末梢的芽生,乙酰胆碱传递功能逐渐恢复,肉毒毒素的作用逐渐消失,而脸型逐渐恢复原状。

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的并发症一般是轻微且可逆的。有学者总结了2036例咬肌肉毒素注射术后并发症情况,常见的依次是暂时性的咀嚼力下降、淤青、头痛、反常咬肌膨出、面颊凹陷等。目前认为只要把握好适应症和注射剂量,在安全区域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咬肌注射是安全的。
除了应用于咬肌肥大的治疗外,肉毒毒素还被广泛用于医疗美容,如治疗眉间纹(俗称“川字纹”)、额纹、鱼尾纹、露龈笑,近年来还被拓展到狐臭的治疗。

3、肉毒素的禁忌症
肉毒毒素注射也有禁忌症,包括:
1.对其成分或配方内成分过敏者;
2.神经肌肉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或LE综合征;
3.注射部位感染;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其他详细注意事项可参考药品说明书。
4、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明确,在选择适当的靶组织和适当剂量的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治疗目的或美容目的,提高被注射者的生活治疗。长期临床观察表明,肉毒毒素注射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在充分关注患者临床诉求后,医生可深入了解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全貌,细致掌握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及特性,在治疗过程中遵循规范,个体性原则,以谋求最佳疗效。同时了解肉毒毒素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强力的生物毒素之一,具有免疫原性,易被滥用,且存在假药,重视防范可能的风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