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临床分期的意义?中晚期肺癌能存活多久?术后如何监测肺癌复发?肺癌有望成为慢性病吗?
临床分期是医生指定治疗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判断预后及疗效评价,统一的分期标准也方便治疗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对人类癌症的持续研究。
中晚期肺癌的生存期与病理类型、治疗手段、患者体质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中为生存期(一半左右病人生存期)为8-10个月,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33个月。
所有肺癌患者术后都需有定期复查,复查能够及早发现那些隐匿的病变,及早处理。手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一般术后两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半年复查一次,五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一般医生也会建议查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对术后患者监测也有一定意义。
这是在没有相关症状的前提下,另外,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加重或有新发的症状及时就医,并行相关检查。
肺癌转移可分为肺外胸内转移和胸外转移,最多见的几个转移部分是:脑,骨骼,肾上腺,局部的转移主要是淋巴结的转移。具体可有以下表现:
1,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胸痛、声音嘶哑、咽下困难、胸水、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等)、Hornor综合征(表现为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
2,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如头疼、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异常等;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转移至体表淋巴结可触及固定且坚硬、多无痛感的结节。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定义为可控慢性病。对于肺癌来说,手术使早期的肺癌的临床治愈率可达70%,以放化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也延长了中晚期肺癌的生存期,特别是近些年新出现的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可称之为肺癌治疗的新希望,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只要接受规范化的治疗,肺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带瘤生存已成为可能。只要我们的治疗手段不断增加,就如同高血压一样,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这个降压药物不好用了就换一种,肺癌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本文是王晟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