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毕红岩 三甲
毕红岩 主治医师
北京市回民医院 治未病中心

太极杵针

1809人已读

杵针疗法是李氏家族入川始祖李尔绯老太祖公少年时师从如幻真人学到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老中医李钟愚教授家传十四代的治病秘方,现已传至十七代。它是以一种特制的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体表腧穴,但针具不刺入人体肌肤之内,作用于经络和脏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行气活血,从而达到治病强身康复保健的目的。

杵针的构造

杵针是用牛角、优质硬木、玉石、金属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杵针的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

杵针结构示意图

来源:《李仲愚杵针治疗学》


1.针身

手持处称为针身。

2.针柄

杵针两头固定的部位称为针柄。

3.针尖

杵针的尖端部分称为针尖,是杵针直接接触腧穴的部分

杵针疗法的适应症

多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预防和缓解亚健康状态,如:失眠、眩晕、耳鸣、腰痛、近视等。




杵针疗法的优势


集针、砭、按摩之长;无疼痛、损伤之苦;手法简便易于操作;避免畏针人群的恐惧感;患者感受舒适。

杵针疗法的持杵手法

一般以右手持针具,称为刺手;左手辅助治疗,称为押手。刺手的作用是执持杵针,直接在患者腧穴上施杵;押手的作用是固定腧穴,辅助刺手进行施杵。持杵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执笔法

以医者右手食指、中指及拇指持杵身,下端针柄靠在无名指上,或用拇指、食指持针身,中指靠贴杵柄,如执笔一样。此法适宜于头面、胸腹及四肢肌肉浅薄部位的穴位治疗。

执笔法

来源:《李仲愚杵针治疗学》


2.直握法


医者以右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握住杵身,如握拳状。此法适宜于腰、背、骶及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穴位治疗。

直握法

来源:《李仲愚杵针治疗学》

杵针操作时的基本手法

1、点叩法

行杵时,杵针尖向施术部位反复点叩或叩击,如雀啄食,点叩叩击频率快,压力小,触及浅者,刺激就小;点叩叩击频率慢,压力大,触击深者,刺激就大。以叩至皮肤潮红为度。面积小的腧穴用奎星笔点叩,面积大的腧穴用七曜混元杵或五星三台杵叩击。

2、升降手法

行杵时,杵外尖接触施杵腧穴的皮肤上,然后一上一下地上推下退,上推为升,下退为降。推者气血向上,退者气血向下。此法一般用全铜杵或奎星笔操作。

3、开阖手法

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术腧穴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逐渐贯力达杵针尖,向下行杵,则为开,进杵深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达到使气血向四周分散的目的,随之医者慢慢将杵针向上提,但杵针尖不能离开施术腧穴部位的皮肤,此为阖,能达到气血还原的目的。此法一般用金钢杵或奎星笔操作。

行杵针,用杵针的针柄紧贴施术腧穴的皮肤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作太极运转,或作顺时针,逆时针运转,或作左右运转,或作环形运转。临床上根据施术腧穴部位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运转手法。八阵穴多作太极运转手法,河车路多作上下,左右运转手法。

4、分理手法

行杵时,杵针柄或杵针肖紧贴施术腧穴的皮肤上,作左右分推则为分;上下推退则为理,该法又称分筋理气法。此法一般用于八阵穴和河车路穴位以及其它腧穴面积较大的部位施术。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太极杵针,杵针是李氏继承家传,现在已经纳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特制的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体表腧穴,但针具不刺入人体肌肤之内,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达到治病强身,康复保健的目的。然而其学术思想源于曦黄古易,其辩证,立法取穴,布阵,多寓有《周易》,《音符》,理,气,象,数之意,与中医学理论水乳相容。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现出,杵针在对治疗失眠,情绪问题,痛症问题上有显著的效果。

杵针疗法常用穴位与针灸疗法常用穴位相同,如十四经腧穴,奇穴等。但杵针疗法还有其他的特殊穴位。

比如八阵穴是以一个腧穴为中宫(圆心),一定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圈,然后把圆圈分为八个等份。八阵穴的布阵是灵活多变的,不仅在头面,背部督脉,腹部任脉上布阵,而且还可在俞募穴、原络穴、阿是穴上布阵。总之,临床上要根据病情辨证选用。

八阵图

比如在治疗失眠时常用的百会八阵。以百会穴为中宫,从百会穴到印堂穴为半径形成的八阵穴,分为内、中、外八阵。

按照百会八阵外加太阳穴,四神聪穴,运用杵针实施,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的手法。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毕红岩
毕红岩 主治医师
北京市回民医院 治未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