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季,注意预防霉菌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俗称霉菌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严重的瘙痒、豆渣样白带,是一种容易复发、难根治性的女性炎性疾病。据统计约75%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3%~28%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指1年内有症状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作至少4次及以上。RVVC可导致患者外阴阴道不适反复出现,妊娠期较非妊娠期症状加重。另外处于备孕期的女性还要注意,RVVC还与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鹅口疮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有关。
【治疗】
如果出现了外阴阴道瘙痒、豆渣样白带等,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一般使用阴道用药的克霉唑栓,绝大部分人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霉菌反复发作,成为RVVC,就推荐以下的强化治疗+巩固治疗:
1、强化治疗 (1)口服用药:氟康唑100mg、150mg 或200mg,第1、4、7天服用;或氟康唑150或200mg,每天1次,连用3d。(2)阴道用药:克霉唑栓/片(500mg),第1、4、7 天应用;或克霉唑栓(100mg),每晚 1 次,连用 7~14d;或咪康唑栓/胶囊(400mg),每晚1次,连用6d;或咪康唑栓(1200mg),第1、4、7天应用。
2、强化治疗后是真菌转阴且症状消失,可给予为期6个月的巩固治疗。但此治疗因为耗时较长,不但尚存争议,对于备孕患者也不太适合。
3、补充相关益生菌诱导具有保护作用的乳杆菌产生,恢复阴道菌群比例,可能有利于辅助治疗RVVC。正常阴道内以乳杆菌为优势菌,乳杆菌通过竞争黏附、营养物质竞争、产生抗菌物质(如过氧化氢、有机酸、抗菌肽)等机制降低定植阴道内的假丝酵母菌毒力,并增强阴道上皮细胞的免疫防御机制,以保持阴道微生态的平衡。
【预防】
RVVC的常见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用大量雌激素或含高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等。RVVC发生还与阴道菌群失衡及下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相关。
因此,治疗基础疾病、减重、避免滥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对预防RVVC都很重要。其次,女性要注意贴身衣物的清洁卫生,梅雨季更要晒干或熨烫干,女性及其同住人如有脚气等真菌类疾病要积极治疗。
本文是李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