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少为
主任医师
垂杨柳医院
皮肤科
全身性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292人已读
全身性剥脱性皮炎(红皮病)是一种严重性皮肤病,引起全身皮肤表面发红、皲裂,并覆有鳞屑。
某些药物(特别是青霉素、磺胺、异烟肼、苯妥英和巴比妥类)可引起这种疾病。对于有些病例,这种疾病是其他皮肤疾病的并发症,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接触性皮炎。某些淋巴瘤(淋巴结癌)也可以引起全身性剥脱性皮炎,很多病例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与诊断
剥脱性皮炎可迅速起病也可缓慢发生。首先,全身皮肤表面变红发亮,继而皮肤出现脱屑,增厚,有时有结痂。可有毛发,指甲脱落,有些患者出现瘙痒和淋巴结肿大。尽管很多病人有发热,但由于皮损处丢失了大量热量,患者仍会感到寒冷。受损皮肤部位有大量的体液和蛋白渗出,抵御感染的能力很差。
由于剥脱性皮炎的症状和皮肤感染性疾病类似,医师应取皮肤标本和血液标本送检,以排除感染性疾病。
治疗
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防止因皮肤感染和体液、蛋白丢失而危及生命是十分重要的。
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一般需要住院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静脉输液(补充经皮肤丢失的体液)和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包括药物应用与加热毯控制体温。凉水浴后涂敷凡士林纱布有助于保护皮肤。在其他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时可给予皮质类固醇口服或静脉给药。应避免使用任何能引起皮炎的药物或化学制品。如果是淋巴瘤引起的皮炎,对淋巴瘤的治疗有助于消除皮炎。
本文是程少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