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尿蛋白怎么办?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 “蛋白尿”这个名词, 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门诊中, 常有患者拿着尿常规的检查单告诉医生说自己出现 尿蛋白, 还有部分患者说自己上完厕所后发现尿液中存在许多泡沫,十分担心自己是不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本文主要就尿蛋白的概念、原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大家可以正确认识、对待尿蛋白。

01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顾名思义是指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健康人群的尿液中存在含量很少蛋 白质 (一般每日排泄的蛋白质小于 150mg) , 主要以低分子量蛋白质和少量白蛋 白为主,尿常规中蛋白质定性检查呈阴性(-) 。当尿液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即尿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测呈阳性(+)或 24 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 150mg 或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ACR ) 大于 30mg /g 时,则称为蛋白尿。通常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 30-300 mg /g 时, 称为微量白蛋白尿; 当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00 mg /g 或24h尿蛋白定量> 500 mg /24 h 时,则为显性蛋白尿; 成人尿 蛋白定量> 3.5 g /24 h,我们定义为大量蛋白尿。

02
尿蛋白产生的原因?
根据蛋白尿的发生原因,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一)生理性尿蛋白:
是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液内暂时出现蛋白质, 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多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自行消失 。
功能性蛋白尿也称为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轻度、暂时性蛋白尿。 常发生在青年人。多在精神紧张、高温、受寒、剧烈运动、 精神紧张、 进食高蛋 白饮食等情况下出现。
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 是指在直立位或者脊柱前凸时出现蛋白 尿, 平卧时消失。 多发生在瘦长体型的健康青年或成年人。 可见于左肾静脉受压 综合征 (胡桃夹现象) 。
假性蛋白尿:指正常尿液混入肾脏以下器官(如输尿管、膀胱、尿道、阴道)蛋白成分导致尿常规蛋白假阳性反应。这些蛋白成分常来源于血液、月经血、白 带、前列腺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等。
(二)病理性尿蛋白:
多因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 多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由于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同, 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病变或各种重金属中毒、遗传性疾病等情况,比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海绵肾等;
组织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泌尿系肿瘤等;
溢出性蛋白尿: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等全身性疾病 。

03
什么情况下应该警惕肾性蛋白尿?

(1)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病史多年,尤其是血压、血糖、血尿酸等控制不理想时;
(2)患有乙肝、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干燥综合征等系统性疾病;
(3)有多囊肾家族史;
(4)表现为持续性的蛋白尿,即多次复查尿常规尿蛋白阳性;
(5)伴有下肢、眼睑水肿、血肌酐升高等;
(6)同时存在持续性血尿、新出现的高血压。

04
蛋白尿的危害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众多,但最常见的仍是肾脏疾病。蛋白尿本身存在肾毒性, 会加快肾脏疾病进展, 造成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甚至发展为肾衰竭。此外,若出现大量蛋白尿的漏出还可以导致体内血浆白蛋白的降低,出现顽固性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甚至可以导致心脏功能的衰竭, 另外,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如果长期存在,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感染的高发。
因此,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有蛋白尿, 应引起重视, 尽快到医院就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肾功能等,明确蛋白尿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

05
现代医学治疗蛋白尿
蛋白尿如同“肚子疼”,“发烧”一样,属于一种症状。其治疗的关键是找准病因精准施治,若为生理性蛋白尿, 则祛除诱因, 规范生活方式及合理饮食即可。而若是病理性蛋白尿,需尽早明确诊断,根据疾病的不同采取针对性治疗。现代医学对于少量蛋白尿患者,主要为基础治疗联合使用 ACEI/ARB 类药物,针对于大量蛋白尿则合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比如, 对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常有自限性,以休息、控制感染及利尿、降压等对症治疗为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需要明确病理类型,确定适当的对症及强化治疗方案,如血浆置换、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若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如果没有肾动脉狭窄和严重的肾功能异常,常常使用ACEI 或 ARB 类药物作为基础治疗,控制血压、 减轻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若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根据其病理类型, 是否具有自限性的可能,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否敏感等方面综合考虑用药选择。对于继发性肾损害,比如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使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控制在目标值,以防止发生和加重肾脏病变,改善预后为主要治疗目的。

06
中医学对尿蛋白的认识
中医方面,常根据蛋白尿的临床表现, 将其归属于“尿浊”范畴。认为本病主要以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 先天禀赋不足等为主要发病诱因。将其病机归属于本虚标实,以肺、脾、肾三脏之虚为本,以风邪、湿热、血瘀、毒邪侵袭为标实。在治疗方面,中医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 结合证型变化及患者个体体质, 综合进行辨证论治, 或以温肾健脾宣肺为要, 或以清热利湿祛风化瘀为为先,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良好。

07
肾性尿蛋白患者应注意什么?
良好的饮食起居, 合理的生活习惯是控制蛋白尿、 延缓肾脏疾病进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1)饮食原则:
1)低盐饮食,力争把盐摄入量控制在5-6g (钠 2000-2400mg)。平时榨菜、烟熏肉、火锅、辣条等高盐食物都要少吃,少放鸡精、味精、蚝油、酱油,可以用 葱、 姜、蒜、 洋葱等新鲜食材代替含盐调味品,改善口味。注意,每人每天盐也不宜低于3g,过少的盐同样不利于健康。
2)减少蛋白质摄入,并不是说完全不吃高蛋白食物。像日常的食物中,肉食类、豆类、奶类和蛋类都是高蛋白, 这些食物营养价值高、适量吃对人体有好处,可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需要控制好量,雨露均沾,适可而止。
(2) 积极控制体重, 肥胖可以直接导致尿蛋白的发生,也可参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间接加重蛋白尿。因此,肥胖的患者应每日合理进行运动锻炼, 采取中等程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不胖的患者也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当进行活动。
(3) 作息规律,少熬夜 。多项研究表明:长期睡眠状态不佳,睡眠小于 6 小时,蛋白尿风险会明显增加。科学家们用大量数据告诫我们:要想保护好肾脏,应保证每晚7-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尤其是蛋白尿患者,更要做到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本文是安海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