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楔形切除也能根治肺癌吗?
亚肺叶那些事儿(三)
经常有患者问,为什么同样是肺结节,最后也经手术病理证实都是肺癌,但有的患者做了楔形切除,有的做了肺段切除,更多的患者则切了肺叶,楔形切除也能像肺叶一样达到根治吗?
梳理这些患者问题的关键点,第一,手术方式的选择,做楔形切除是不是合适?第二,做了楔形手术担心会不会更容易复发?
虽然都是罹患肺结节,但不同个体的情况肯定不一样,这是外科手术必须面对的个体化,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需要根据对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辨析,通过个体化诊疗针对患者个体采用量身定制的手术方案,这也是精准治疗的理念和精髓;
回顾肿瘤外科发展史,大多数癌种都经历了大范围切除--标准范围术式(不同阶段各异)--保全脏器或保全脏器功能的发展史。那种“无问西东,一刀切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兼顾根治性与安全性、脏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时代,甚至某些部位的手术还要追求美容效果,以及生理和心理的满足,比如能非常自信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外出旅游等。这一点对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的患者非常重要。那么哪些肺结节适合做楔形切除呢?
上期我们回顾了亚肺叶探索之路,解读了JCOG系列研究,再次强调,虽然网络上有大量国内外针对亚肺叶的研究资料,但从试验设计的严谨性,临床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严格的术后随访等方面考量,绝大多数研究要么样本量不够,要么局限于单一医疗机构,试验设计也存在选择性偏倚,最重要的是多数研究都缺乏详尽的术后长时间的随访资料,要知道很多年轻的肺早癌患者,生存目标可能是至少10年以上。
只有JCOG研究独树一帜,成为亚肺叶探索中的一股清流,这就是本系列要反复学习和回顾的原因。再次回顾,JCOG中根据患者结节的两个测量纬度分为4组人群,在JCOG0201的基础探索性研究中,把直径≤3cm、CTR≤0.5的结节,也就是A/B组列入亚肺叶的重点针对人群。针对这一结果发起的验证性研究有两项——JCOG1211和JCOG0804。复习前面我们的系列科普文章有助于理解以下内容:
一、JCOG1211研究:针对2-3cm,CTR值为≤0.5的患者群体(B组),结果仍在随访中,但根据目前的阶段性报告,虽然研究提出针对这组人群的优选术式为肺段切除,但超过2cm直径很难完成肺段,更多外科医生选择了大楔形切除(extensive wedge),但这组人群在JCOG0201的前研究中是适合保留肺叶的。
二、JCOG0804研究:针对直径≤2cm、CTR≤0.25的外周型IA期肺磨玻璃癌(A组)。共51个日本的医疗机构,总计333例患者纳入,314例最终资料完整,目前已公布结果,患者肿瘤平均直径1.2cm,大部分患者选择了肺楔形切除,共258例,另外56例选择了肺段切除;术中仍建议淋巴结采样或清扫,该项研究不管生存率还是肺功能保留方面,均获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为99.7%,术后1年的肺功能指标:FEV1.0比率变化中位数仅降低0.036,是目前肺切除术式中对肺功能保留最好的术式,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影响。

NCCN亚肺叶切除适宜人群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也曾推出针对直径≤2cm的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亚肺叶切除指南(如上图),但日本学者的研究给出了更多的确定性信息:
1.即使术中冰冻显示为浸润癌,仍然可以选择保留肺叶,这部分患者长时间随诊没有复发;
2.NCCN指南限定结节直径小于2cm,JCOG纳入2-3cm,同样IA期的患者,综合JCOG0201和JCOG1211的结果,进一步拓展了符合亚肺叶切除指征的患者子集(如下图);

3. 基于之前的研究结果,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特点和病理结果高度关联,可以单纯根据术前影像测量,在满足手术切缘的前提下以楔形切除为适宜人群手术,并获得根治疗效,简化了患者的检查,正如前面系列文章中提到的那样,“挂图作战、读片手术”,在临床实践中更容易执行。
现在可以回答本文开始患者的问题,如果经准确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切缘的验证,同时肿瘤符合以下标准,楔形切除是最佳选择(妥协性手术除外),既能达到肿瘤根治的长期生存,又能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满足“既活得长,又活得好”的两好目标。
1. 周围型肺结节,直径<2cm;
2. 以磨玻璃成分为主,也就是磨玻璃成分在CT显示的部分超过一半;
3. 满足手术切缘要求(需要术中病理定性、定切缘)。
总结:JCOG研究是对NCCN指南高质量的验证和补充,根据CT结节显示的特点个体化选择术式;此外,JCOG1211的研究结果将对NCCN指南中亚肺叶切除的适应证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本文是郭洪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