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磨玻璃结节到底是什么鬼?(最终篇)---随访篇
肺磨玻璃结节可能为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大于2-3毫米直径的肺磨玻璃结节,都能在报告中展现。现实中,门诊看到的病人大多数是不需要马上处理的,大多数肺磨玻璃结节,特别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节,只需要随访,每个肺磨玻璃结节根据它的大小及形态,随访策略有所不同。这次,我们来探讨“肺磨玻璃结节到底是什么鬼?”的第六篇也是最后一篇---随访篇。

1. 为什么肺磨玻璃结节可以随访,不会恶变吗?早期处理不会更好吗?
无论是门诊还是好大夫的线上诊室,每当我建议病人过段时间再行胸部CT平扫检查时,病友们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对于随访的建议,作为一个有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医生,通常首先考虑具体这个肺磨玻璃结节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根据分类篇我们知道,有些结节是炎症形成的吃吃抗生素就消失了;有些结节是肺泡中的渗液或血液,过段时间就自己吸收了;有些结节是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可以长期随访,有些结节终生不会变化,一直与身体共存,不会造成什么影像;只有怀疑肺磨玻璃结节是微浸润腺癌还有浸润性肺癌时需要手术切除。而且,中国的医生是比较保守和胆小的,给予病人的随访时间通常是短于国际随访指南的时间的,当小于八毫米的纯肺磨玻璃结节随访过程中变大了,部分密度增高了,再采取手术的方式来处理,得到的临床效果和之前手术没什么差别;如果在随访过程中,结节一直不变,终身随访而不用手术,不是也很好吗?

2.如果出现了肺磨玻璃结节,可以用穿刺活检来确诊吗?
目前穿刺活检我的建议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人身上,对于小于三厘米的肺磨玻璃结节,穿刺活检可以,但是准确性较差。有许多病人,穿刺得到良性病理结果后就不去随访了,结果早期的肺癌变成了晚期,甚至丧失了生命。因为,得到良性病理结果,真的是良性结节还是,由于穿刺的时候没有传对地方,没有取到肿瘤细胞而误诊为良性结节,这不得而知。而且,最近的2021年版的肺癌分类,对于小活检组织即穿刺活检所得到的组织不建议做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诊断,因为强调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病理诊断应为手术全切病灶的大标本。
3.肺磨玻璃结节的随访计划是什么?
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随访计划也是有指南指导的,如Fleischner指南、NCCN指南、ACCP指南、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根据这些指南,对肺磨玻璃结节的随访处理如下:肺磨玻璃结节直径<6mm的低危病人不需要随访,因为很难判断这类结节是否存在实性成分;而影像表现可疑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病人,可进行2年或4年的随访。我还是比较胆小的,对于<5mm的低危病人,我建议他们是一年随访一次胸部CT平扫,毕竟相对来说我国的胸部CT平扫价格还是比较低的,一般老百姓是承担的起的。当肺磨玻璃结节直径≥6mm时,则需要随访;其中≥6mm纯磨玻璃结节,建议先在6~12个月内进行第1次随访,评估结节是否持续存在;然后每2年随访1次,直到第5年;对于≥6mm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根据实性成分的大小分为2 种情况进行随访:当实性成分<6mm时建议先在发现结节后的3~6个月间进行第1次随访,然后每年随访1 次,至少要持续随访5年;当实性成分≥6mm时,应考虑先在3~6个月内评估结节是否持续存在。我在临床上遇到5-8毫米的肺磨玻璃结节,根据是否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既往的随访结果,我会建议病人3-6个月的随访计划。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肺磨玻璃结节的形态不规则、结节直径持续增长或实性成分明显增加时,建议进行PET/CT检查、或者直接手术切除。
自此,我用了大约近一万字从定义、分类、诊断、治疗及随访策略五部分结合最近的文献和我自己的临床经验粗略地阐述了“肺磨玻璃结节到底是什么鬼”。希望能帮到受此困惑的病友们,当然,每个肺磨玻璃结节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还有许多病友会有其他疑惑,我们可以借助好大夫这个平台继续探讨,希望各位提问题给我,你们的问题是我思想的源泉。
本文是施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