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凯江 三甲
李凯江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普通外科

小儿阑尾炎

256人已读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一般自5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长,到12岁达到高峰,之后发病率下降。

小儿急性阑尾病程进展较快,弥漫性腹膜炎的并发率和阑尾穿孔率相对较高,晚期病情较重,可引起化脓性门静脉炎、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重视。

患儿年龄愈小,症状越不典型,全身症状愈明显,诊断相对困难,早期正确处理相当重要。

小儿急性阑尾炎病因:

阑尾内粪石是小儿阑尾炎的常见原因。

小儿阑尾腔细小,阑尾又是一盲管,容易引流不畅。肠道细菌侵入阑尾壁可引起阑尾炎。其它部位细菌通过血流进入阑尾,停留在阑尾壁内淋巴组织内也会发生急性阑尾炎。上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病毒感染可能是阑尾炎发病的诱因。

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

成人出现转移右下腹痛(即开始时是上腹痛,后转移至右下腹,并在此处疼痛固定)时,首先会想到阑尾炎,若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等症状时,一般不难做出诊断。然而小儿则不然,特别是婴幼儿,大多不能表达疼痛部位,只表现为哭闹不安,家人和医生也只能从孩子的哭闹和孩子腹痛时所采取的体位来推测患病部位和病情轻重,所以说小儿的阑尾炎不同成人,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略而延误病情。

小儿发生阑尾炎时一般喜欢向右侧卧,双腿稍屈,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因为阑尾在右侧,如果左侧卧位将会牵动盲肠,增加疼痛,所以孩子多不会采取左侧卧位。孩子也会选择自己感觉好受的姿势,还不肯改变这个体位,如果强制其改变,就会引起他的哭闹。

小儿阑尾炎时出现的恶心、呕吐和腹泻,要比成人严重得多。尤其是3~4岁的婴幼儿,往往是恶心、呕吐在先,腹痛、腹泻在后。出现腹泻的情况也比成人多,其原因为:一则小儿的阑尾比较长,发炎的阑尾刺激直肠壁接触,于是引起腹泻;二则小儿阑尾炎更容易穿孔,脓液积存在盆腔内也会刺激直肠,引起排便。但往往粪便量并不多,仅为少量稀薄粘液便,有时还可能便中带血,所以常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延误病情。

小儿阑尾炎时,体温升至38~39℃,年龄愈小体温愈高。

总之,小儿阑尾炎症状很不典型,当遇有婴幼儿吵闹不安的腹痛表现,以及原因不明的呕吐和发热时,家人应想到阑尾炎的可能。

家长居家检查:

若发现孩子腹痛时,家长应耐心检查,可以将孩子抱在怀里,然后轻摸腹部,边摸边观察孩子的表情,当检查到疼痛部位时,孩子会出现痛苦的表情、叫痛或把大人的手推开,且腹肌紧张而发硬,这是发生了急性腹膜炎的表现;还可以试着拿小孩自己的手去触摸腹部,当碰到痛处时会把小手缩回去。但这些检查需要反复多次才有价值。

小儿急性阑尾炎治疗原则:

早期手术切除阑尾,避免感染扩散。

晚期的阑尾炎手术往往不能消除病灶,且可破坏已形成的粘连,使感染扩散,故多用非手术疗法。

如已成为局限性阑尾周围脓肿,抗炎治疗症状无减轻,可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或者彩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待痊愈后再择期切除阑尾。

临床中很多患儿及家长开始不接受手术,等到炎症扩散,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再要求手术,往往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此时勉强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继续抗炎治疗病程会较长,而且日后仍可能会罹患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注意:

术后应继续抗感染治疗。

术后多采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内炎性渗液向盆腔底部引流。

应鼓励患儿多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尽早恢复,避免形成肠粘连。

小儿急性阑尾炎出院后注意:

1、吃稀吃软,细嚼慢咽;坚决避免暴饮暴食,狼吞虎咽。

2、避免进食黑枣、柿子、水饺、年糕等食物。

3、保护手术切口,近期避免剧烈活动。

李凯江
李凯江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