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建超
王建超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

腕管综合征

1654人已读

腕管综合征是很多人对周围神经系统问题最初的印象,根据 1854 年 Paget 描述,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由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引起上肢神经受压最常见的原因。

应用解剖

腕管是由腕骨横弓的背侧缘、钩骨的钩突、豌豆骨内侧缘、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嵴的侧缘共同构成底和两侧壁,屈肌支持带为掌面或「顶」的一个骨-纤维隧道


屈肌支持带由 3 部分构成:


  • 近侧较薄是前臂深筋膜向下的延伸;
  • 覆于腕关节的腕横韧带 (主要);
  • 远侧部分为大、小鱼际间的筋膜。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2~5 指的指深、浅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正中神经最表浅,直接处于腕横韧带下方。

拇长屈肌腱被桡侧滑膜囊包裹,其他肌腱为尺侧滑膜囊包裹,当腕关节掌屈时,正中神经受压,同时用力握拳,则受压更剧。


手部神经支配区域


正中神经支配的感觉支及运动支

易患因素

1、性别差异:

中年女性多见,好发于 30~60 岁的女性,男性常有职业病史。

2、生活习惯:

生活中过度使用电脑、键盘,特别是手腕部位置,在腕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职业因素:

如木工、厨工等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变化:



  • 过度屈腕时的腕管内压力为中立位的 100 倍;
  • 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的 300 倍。

这种压力变化也易引起慢性正中神经损伤。

4、患有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等内分泌病变的患者。

病因

1、外力作用:

外源性压迫因腕横韧带坚韧,来自腕表面的压迫少见。

2、管腔本身变小:

腕部骨折、脱位、腕横韧带增厚等。

3、腕管内容物增多:

腱鞘囊肿、神经鞘膜瘤、脂肪瘤、外伤后血肿机化等。


临床表现

1、双腕发病率可高达 30% 以上,其中绝经期女性占双腕发病者的 90%。


2、腕管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为正中神经感觉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即病人首先感到桡侧三个手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以中指为甚。

腕管综合征查体:拇、示、中指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无力。

3、病人疼痛夜间或清晨症状最重,适当抖动手腕可以减轻。有时疼痛可牵涉到前臂。(夜间痛是 CTS 的一个较恒定的症状

4、测试拇指外展强度:

要求患者将手放在桌子上,手掌朝上,拇指外展(指向天花板)。

检查者触诊大鱼际、拇短展肌的肌肉体积、主动收缩和收缩强度的证据,同时为患者的主动拇指外展提供阻力。并与对侧进行比较。




5、腕管综合症的刺激性试验

① Tinel 征(叩击实验):

将患者手腕平放在桌子上,检查者用食指或中指从近端到远端轻叩患者正中神经。


如患者出现拇指、食指和中指有「放电」样麻木感,即为阳性(敏感性 60%,特异性 67%)。

② Phalen’s 实验(屈腕实验):

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屈曲 90°,持续 60 秒。


如患者 60 秒内出现桡侧半手指有麻木感或刺痛感,即为阳性(敏感性 75%,特异性 47%)。

③ Reverse Phalen 实验:

屈肘、前臂上举,双腕同时背伸 90°,持续 60 秒。


如患者 60 秒内出现桡侧半手指有麻木感或刺痛感,即为阳性。

④ Durkan 实验(腕管压迫实验)

—— 这是考虑诊断腕管综合征最敏感和特异性的刺激试验(敏感性 87%,特异性 90%)。

将患者手腕平放在桌子上,检查者将三个手指放在腕管上,并压缩这个区域 30 秒。


如果患者 30 秒内出现拇指或食指、中指或无名指桡半部分(正中神经分布)有刺痛、麻木或感觉改变,即为阳性。

辅助检查

1、X 线及 CT

检查结果多为阴性。多作为手腕部骨折、脱位,腕管狭窄等疾病的鉴别手段。

2、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观察正中神经的粗细、压迫等情况,并且确定腕关节周围组织结构是否正常,作为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3、B 超



可以观察正中神经的粗细、压迫等情况,并且确定腕部关节周围组织结构是否正常,还可以观察手/手腕在不同位置时腕管内结构的变化,经济快捷。






4、电生理学检查


包括神经传导研究肌电图 (EMG)




远端运动潜伏期大于 4.5 ms,感觉潜伏期大于 3.5 ms 的神经传导研究被认为是异常的。


肌电图可能显示神经损伤的证据:插入活动增加、正锐波、休息时的纤颤、运动补充减少和复杂的重复放电(电生理学检查的敏感性 90% ~ 94%,特异性 50% ~ 60%)。


此检查当前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腕管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但因为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且检查中的电刺激可能让病患感到不舒服及,所以通常一般会优先以临床症状来诊断并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旦 CTS 被确诊,首选便是非手术治疗


1、正确使用键盘



不正确的键盘角度。注意键盘的正倾斜导致手腕背屈。



键盘位置不当。桌面键盘需要肘屈曲,导致肘管尺神经受压。




理想的键盘位置。肘部伸展大于 90°,手腕处于中立位置,键盘向下倾斜(负倾斜)。鼠标或轨迹球应放置在与键盘相同的倾斜表面上。


2、口服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等,其目的主要为减轻局部水肿、消炎止痛、营养受损神经。


3、夹板/支具治疗


常用于患有轻度 CTS 症状的患者。腕关节中立位支具固定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症状。使用方法为先行支具全天固定 3~4 周,然后保持夜间固定至症状消失。




4、局部封闭治疗


轻度至中度 CTS 患者可推荐注射皮质类固醇。




腕管内注射皮质醇能减轻症状,具有治疗和诊断意义。


注意事项:


  • 禁用于肿瘤和化脓性炎症者。
  • 注射位置应准确,以防发生其他并发证。
  • 不应将药物注入神经内,否则可能因类固醇晶体积累而产生化学性炎症,反而加重症状。

入路:




5、物理治疗




6、Kaplan 等人总结出 5 条决定非手术治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① > 50 岁;


②病程超过 10 个月;


③持续的感觉异常;


④狭窄性屈肌腱鞘炎;


⑤ 30s 之内 Phalen 试验阳性。



他们发现:


  • 如果存在两个或更少的因素,多达 83.3% 的患者的保守治疗是成功的。
  • 如果存在三个因素,则成功率小于 7%;
  • 如果存在 4 个或 5 个因素,则成功率为 0%。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为解除正中神经的压迫,为恢复神经功能创造条件。


手术指征:


  • 骨折、脱位或占位性病变造成的正中神经卡压;
  • 大鱼际肌萎缩、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明显感觉减退,电生理检查阳性;
  • 保守治疗无效。

AAOS 指南建议:


如果临床和/或刺激试验呈阳性并考虑手术治疗,医生需要进行电生理检查。


手术治疗方法:


1、传统开放性腕管减压术






2、超声引导下小切口腕管减压术






3、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术


总结:

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压迫性神经病变。对于轻度或近期出现症状的病例,应进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对中重度 CTS 病例是有效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建超
王建超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