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流感后的下肢疼痛是什么问题
4905人已读
流感后,很少部分孩子可能出现下肢的疼痛表现,最常表现为小腿(腓肠肌 - 比目鱼肌群)的疼痛,踮脚尖走路、宽基步态,或者只能爬行,不能站立行走。
这个问题,最常见的是良性急性儿童期肌炎,也就是病毒性肌炎的轻症表现。
这个问题首先在 1957 年,被 Lunderberg 总结和标识,命名为流行性小腿疼痛, 之后全球陆续出现相关报道。
目前研究发现,该问题大部分发生在乙型流感感染后,男孩多见,是女孩的 2-4 倍,发病年龄多在 5-9 岁。
开始表现为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症状减轻或者消退,在 3-5 天左右出现小腿疼痛表现,孩子可能因为疼痛而出现脚跖屈,就是竖着脚尖。孩子出现垫脚尖走路,或者出现因为小腿疼痛出现僵硬、宽基步态,有时被描述为「科学怪人步态」。

有些孩子不能负重,只能爬行或者卧床休息,孩子的小腿疼痛多为双侧对称性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
孩子的疼痛问题会比较快的缓解,多在 3 天内就消失了,但是完全恢复正常的行走和跑步,可能需要 2-3 周时间,有长的病例需要 7 周时间恢复。
流感后的病毒性肌炎,70% 表现为孤立的双侧小腿疼痛或拒绝负重,15% 的为单侧性或者在腿部其他部位(大腿、脚踝和膝盖以及臀部)有疼痛。还有少部分是小腿疼痛合并手臂或者腹部的肌肉疼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