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吕坚伟
吕坚伟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泌尿外科

2022年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治进展

4377人已读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的定义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常发生与中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膀胱/尿道疼痛或不适(下腹坠胀感、压迫感、憋胀感)、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下尿路症状,疼痛常与膀胱充盈有关,排尿后疼痛程度可缓解。持续时间超过6周,并排除感染及其他明确病因。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

IC的诊断一直以来是泌尿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目前该疾病的诊断更多的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排除性诊断方法。诊疗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发病情况,通过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记录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膀胱镜检查(水扩张)和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由于I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治疗方法,因此该疾病尚不可治愈。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单一的治疗方法可能效果不佳,往往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口服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口服药物,治疗IC的口服药物主要包括针对可能病因的抗抑郁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缓解疼痛的非甾体抗炎药,如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放松膀胱和镇静作用,对于患者下尿路症状和疼痛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疼痛加重时,则需要更换药物或几种药物联用。

2. 膀胱水扩张:膀胱水扩张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不仅是IC的检查手段,更是一种治疗手段。水扩张前膀胱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症状的原因(如结石、肿瘤等)。作为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膀胱容量,降低疼痛程度,但长期单一治疗的效果会递减,需要多次进行治疗,且治疗费用较高,术后常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才能提高疗效。

3. 膀胱内药物灌注:目前比较成熟的药物包括肝素、透明质酸、戊聚糖多硫酸盐以及二甲基亚砜等。膀胱内药物灌注可以最大限度的修复损伤的膀胱上皮,减少神经刺激引起的疼痛。频繁灌注也可能会导致尿道疼痛甚至尿路感染,而尿路感染会加重IC的症状。上海公利医院盆底中心吕坚伟教授团队国内外首创新的冻干粉酶膀胱灌注,初步预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将在2022年底左右招募免费临床研究患者50名IC患者抢先体验。

4. 骶神经调控:骶神经调控术(SNM)是通过可逆的微创手段向控制膀胱、尿道、直肠、盆底肌的神经发送电信号,通过影响传入神经通路、大脑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分泌等产生作用,临床上又称之为膀胱起搏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下尿路功能障碍及与排尿和/或排便相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相对于其他疗法,骶神经调控仅需要局麻下进行,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底,具备可逆、微创、可调节、高度靶向性、可测试等特点,能有效改善盆腔疼痛、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便秘、大便失禁等症状,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2万名患者从骶神经调控疗法中获益。然而,骶神经调控治疗的费用较高,也需要联合治疗,部分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反复,长期疗效可能会降低。

5. 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经尿道电灼术(TUR),但只针对具有Hunner溃疡的患者。其他手术方式包括膀胱切除术、代膀胱手术等。手术治疗被定为最后的治疗方案,只有对少数症状极其严重且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后才考虑使用。

间质性膀胱炎的日常护理

病人自身需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从以下方面做好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少食用豆制品、烟熏烤制品、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戒酒;

学会放松,减轻生活压力;

适宜运动不过量,避免重体力劳动;

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系,坚持定期随诊,以便让诊治医师更了解你的情况,以便在病情进展时及时调整治疗及随访方案。

特别提醒:

无论何时,若是察觉有任何膀胱或尿道的症状以及盆底不适疼痛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就诊,寻求专科医师的诊治。

如果能在就诊前便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如提前记录排尿情况:连续3-5天的排尿日记,就能让诊治的医师更了解你的情况,缩短就医时间,从而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吕坚伟
吕坚伟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