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经皮测新生儿黄疸的准确性的因素
(1)经皮测黄疸仪
目前临床常用的黄疸仪主要有 Minolta JM 系列、JH20 系列、JD 系列、NJ33 型、BiliChek 型等。JM-103、JH20-1C 是目前国内的主流型号。该类型号的黄疸仪,改进了电路和光路,减少了肤色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比旧的型号准确性有了较大提高。然而不同品牌测得的同一患儿经皮胆红素值有一定差距(甚至相差高达 3~4 mg/dl[2]),故建议监测黄疸时不要混用。
2013 年国内开始用 BiliChek 型经皮测黄疸仪,能够将新生儿皮肤各种成分的干扰完全剔除,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其附带的独有贴片,可以使遮盖部位皮肤不受光疗影响,更准确地测定光疗后的经皮胆红素值 。
(2)光疗
光疗使聚集在皮下组织的胆红素转变移去,皮下胆红素与血中胆红素下降不成比例,会严重地影响经皮测新生儿黄疸的准确性。
Grabenhenrich 等 研究表明,光疗后的第 1 个 8h 内,经皮测新生儿黄疸的准确性最差,24h 后其准确性才与光疗前相似。所以为了减少光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开始光疗前用不透光贴片遮盖测量部位,检测遮盖部位经皮胆红素值,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
刚完成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光疗前,用直径 2cm 不透光圆形贴片遮盖左胸,然后监测遮盖下皮肤的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对照,发现其准确性远好于不遮盖部位,可替代血清总胆红素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减少反复抽血的痛苦 。
(3)测定部位
临床上常用来检测经皮胆红素值的部位有胸骨、前额(眉心)、脸颊、肩胛等。计算方式有:仅取一个部位值、前额 + 胸骨的平均值等。大多数学者认为最佳的部位是胸骨、前额 。
(4)黄疸水平
黄疸太轻(血清总胆红素<10 mg/dl)或黄疸太重((血清总胆红素>20 mg/dl),经皮胆红素值都不太准确。只有在中度黄疸水平时,经皮胆红素值才相对准确。
而在临床上,黄疸太轻时,无需监测处理;黄疸太重时,就会立刻抽血检查并积极光疗了。所以只有在中度黄疸水平时,才需要反复监测黄疸,及时决策是否需要光疗,而此时经皮测黄疸仪相对准确,还是非常适合临床应用的 。
(5)胎龄体重
一般来说胎龄体重越大,经皮测新生儿黄疸的准确性越好 。但针对早产儿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结论并不一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经皮测黄疸仪也能够可靠地评估早产儿黄疸水平,指导黄疸的管理,减少采血 。
(6)日龄
出生 24h 内,经皮测新生儿黄疸的准确性欠佳。因此建议经皮测黄疸仪用于出生 24h 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管理 。
(7)种族肤色
深肤色会导致经皮测新生儿黄疸值略高。但对于新型的 BiliChek 胆红素测定仪来说,种族肤色对经皮胆红素值影响不大 。
(8)其他因素(贫血、性别、伴随疾病、重复测定)
一般贫血不影响经皮胆红素值的准确性。当血清总胆红素相同时,男婴经皮胆红素值可能略低于女婴、健康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可能略低于患病新生儿。重复测定 2 次的均值好于仅测定 1 次的值,与重复测定 3 次的均值一致 。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