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侧冠状缝早闭:前斜头畸形
单侧冠状缝早闭是除了矢状缝早闭以外第二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颅缝早闭的1/5。女孩多见,约占70%,约60%为右侧。近10%有家族史,其中20%可证实与FGFR2,FGFR3,TWIST基因突变有关。约10%伴有颅内压升高。患儿最显著的特征是:额部、眶部、面部不对称
【额部】一侧冠状缝早闭引起患侧额部扁平(下图中绿色五角星指示),对侧代偿性扩大,产生患侧额部扁平、对侧凸出的不对称头颅形态。
【眶部】患侧眼眶上抬、后退,眉毛似高于健侧,眼窝浅。严重的眶部压迫会进一步引起眼球与视神经的功能障碍,包括弱视、散光、突眼、斜视、复视、眼球运动异常。
【面部】患侧颧骨、鼻尖、嘴唇、下巴与耳朵的位置也会受到相应影响,出现移位。合并同侧颅底骨缝早闭可加重面部不对称,甚至斜颈。

根据畸形严重程度不同,将前斜头畸形分为I-III型
【I型】
一般外观只表现为额部不对称,即患侧额部扁平,面部五官多正常。在CT上,可以看到患侧冠状缝早期闭合,但颅底的犁骨和岩骨位置是正常的。
【II型】
受累范围更广,在外观上会出现额、眶、面、耳的不对称——眶部扁平扩大,患耳向前移位,鼻向对侧移位,患侧下颌向下移位。CT上除可以看到同侧颅底骨缝早闭外,也可以看到鼻根部的犁骨向对侧移位。
根据CT中岩骨的位置是否正常,将II型细分为IIa与IIb。IIa的面部不对称更轻,岩骨基本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中颅窝空间基本正常(可以理解为颅底中间1/3)。而IIb型的面部不对称更明显,家长更容易发现异常;同时,同侧岩骨向前移位,造成中颅窝明显狭小。部分患儿更容易患中耳炎等疾病,可能与岩骨变形相关。
【III型】
患儿面部严重不对称,甚至可伴有斜颈。CT中可以看到患儿同侧中颅底后1/3及枕鳞部、枕髁也有移位变形,可影响到头颈交界区的骨性结构,患儿的寰椎侧块可出现代偿性增大,颅颈接合部有旋转移位。



图为单侧冠状缝闭合后前斜头畸形情况,头和眶部面部明显不对称

图为手术后两年复查头CT,显示头部眶部面部对称
手术只能解决患侧额部及眶部不对称问题,可以缓解颅底、颌面畸形发展,但最终只有多一半的患儿可以得到良好缓解,其中I型预后最好,II型、III型可能不同程度遗留颌面部不对称。
本文是曾高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