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都需要“免疫+化疗”吗?
今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公布了《2022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明确在远处转移性食管癌一线治疗中将免疫+化疗纳入I级推荐,而胸段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首先推荐化疗、放化疗和免疫联合化疗。这一指南的公布,意味着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食管癌患者可以通过免疫联合化疗进行临床治疗。那么什么时候使用免疫联合化疗,是否安全,是否能提升患者生存率,会成为食管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新选择吗?
免疫联合化疗,显著延长OS(生存期)
在我国,食管癌患者约90%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超过半数确诊即为晚期。部分患者被确诊为晚期食管癌,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是保守治疗,患者生存期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不足1年。因食管处于“咽喉要道”,要将肿瘤尽量完全切除并减少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对医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且部分食管癌患者会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对复发患者及有转移的患者进行放疗或化疗等单一治疗效果会不理想,这就需要“化疗+免疫”联合疗法。
免疫系统是指人体自身所有的、负责消灭对身体不利因素的检查系统,入侵人体的细菌、突变出来的肿瘤细胞都在它的消灭范围内。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年轻人当中,突变的细胞表面会出现抗原,让免疫系统能够发现,从而消灭突变。但肿瘤细胞上有一种叫做PD-L1的抗原,这种抗原可以与人体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诱导淋巴细胞死亡,从而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疗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单克隆抗体,抢先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阻止免疫逃避,从而以激活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对于“化疗+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有效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就有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免疫联合化疗降低风险难度
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医疗机构都开展了免疫+化疗联合疗法,优点是:(1)免疫治疗后肿瘤缩小70-80%,有助于手术切除;(2)手术后效果更好,切下来的病例已经找不到癌细胞了,病理完全缓解率能高达40%;(3)肿瘤降期,患者治疗的总体预后理想;(4)微创腔镜率提高,术前免疫治疗和诊疗提升,避免开胸手术,减少患者治疗风险,降低手术难度。
早诊早治,有效预防食管癌发生
国际抗癌联盟和国家癌症中心两大权威机构数据显示,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球50%左右,发病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热饮热食、过快饮食、烟酒不良刺激、环境土壤因素、霉变食物及营养不均衡等。经过政府部门和医疗团队在防治措施上的不懈努力,目前发病率已有所下降。
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最有效的方法,除了要进行病因学预防和发病学预防外,最有效的还是要“早诊早治”。现如今,各地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预防工作,如改善饮水环境、提倡营养均衡、提高生活质量、倡导不吸烟不喝酒不热饮热食等,成效非常显著。在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的病人容易得食管癌,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口腔炎症、食管白斑、食管憩室等和食管癌发病也有密切联系,当遇到这些疾病时,提醒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因此,建议40岁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朋友最好每1~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提早发现疾病隐患,早诊早治,以免错过“治疗黄金期”。
本文是余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