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练诗梅 三甲
练诗梅 主任医师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

浅谈老年人贫血

469人已读


一般认为60岁(65岁)以上称为老年。当进入老年期,机体各器官逐渐出现老化征象。 老年人血红蛋白(Hb)<110g/L、红细胞(RBC) <3.5X1012/L、血细胞比容< 35%, 可确定贫血诊断。 调查显示:

凡在家中生活受到子女赡养, 且可在社会上活动的老年人, 血液水平均能接近正常成年人, 即使年岁已高也能保持。

文化程度较高、居住卫生条件较好、能定期作健康检查、善于自己保养、生活有规律者, RBC和Hb比一般老年人要高。

相反, 经济上不能自主、身有残疾、失去活动的老人, RBC和Hb有所减低。

失偶或独居老人、无社会活动或家务劳动, 营养条件差或有运动障碍者, 贫血更易发生。老年性贫血的病因很多:

常见原因包括:失血、萎缩性胃炎、内因子分泌不足、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素食、偏食、节食)、等。

其他原因有:全身性疾病继发贫血、血液病所致贫血、等老年性贫血类型主要为: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混合性贫血、慢病性贫血、继发贫血、等。

老年性贫血的临床症状特点(一)

1、 贫血起始缓慢,症状隐匿或不典型,或被其他疾病所掩盖,反应性较差或有一定耐受性,常易误诊,影响病情、加重恶化,又促进衰老的进程,甚至导致器官功能的衰退。

2、多无自觉症状和体征。

常见为:疲劳、乏力、头晕、眼花、耳鸣、食欲不振、懒言、气短等症状。

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不一、变化多端,常有并发症加杂在内,很难识别。

多伴有心功能低下, 动脉硬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因素存在。脑乏氧更明显, 常加重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耳鸣、重听、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甚至导致脑水肿及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抑郁状态、易于激怒或兴奋不止),严重者可致嗜睡、晕厥和昏迷。

老年人贫血诊疗时要注意:

1、不能单凭皮肤黏膜颜色是否苍白确定贫血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 常出现各种生理性老化体征, 如:皮肤皱褶、颜色苍白或有色素斑、眼睑结膜有炎症性充血而发红;装戴义齿而使牙龈色泽失真, 影响对口腔黏膜颜色的准确判定。

2、不能从贫血的症状诊断贫血程度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低下,贫血多无主诉或自觉症状,所以从贫血的症状诊断贫血程度较困难。

如高脂血症或动脉硬化者,虽无贫血症状,但经过血液化验检查,有部分可发现贫血。

症状混淆,易漏诊

3、老年人常见的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仅见于贫血,亦可见于心、肺疾病,故有时漏诊。

4、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伴贫血,易诱发心绞痛,重度贫血者易出现心功不全表现。

5、易误诊为老年精神病

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故贫血易伴发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淡漠、精神错乱、幻觉、兴奋、妄想、消沉、失眠、尿便失禁等,易误诊为老年精神病。

贫血误区

错误之一: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般认识中,受宣传的肉食损害健康产生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 。

错误之二:担心三高,饮食偏素

因为不吃肉或饮食偏素食,一些老年人发生了缺铁性贫血或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老年人贫血的防治

定期全面体检,早期发现贫血及病因,按个体差异精心治疗。

老年贫血对药物反应差异大(敏感与耐药)。疗效不一,治愈率低。(基础疾病多,合并症多、继发肿瘤、造血功能低下、胃肠功能减退、等)

病因治疗、贫血治疗并重。避免盲目多种药物混合滥用。

输血治疗:小量多次,防治输血反应和过多输血,加重心脏负担。

老年贫血的食补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保证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铁元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富含铁质食物,如动物肝脏、黑木耳、大枣、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摄入丰富的优良蛋白质食物,如瘦肉、蛋、乳、鱼虾、动物血,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不要过分节制饮食,及时纠正偏食,要吃平衡膳食。

服用铁剂、忌饮茶水。

少用煎、炸的食物。


练诗梅
练诗梅 主任医师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