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鹏翔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
856人已读
治疗前









患者女性,31岁。主因颈背部沉重感5年右上肢麻木无力2年咳嗽后头痛1年收住院。核磁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扁桃体尖疝至颈2上缘,脊髓很宽的空洞,占满整个椎管。
治疗中

患者在全麻下实施枕下后正中入路,骨瓣开颅下疝扁桃体切除术及骨瓣复位术。
关键的创新技术就是骨瓣开颅,骨瓣保留,复位固定,恢复了颅骨的完整性,极大减少了局部积液,小脑膨出等併发症的发生。
传统手术都是去骨瓣减压,把骨头咬掉丢弃,使颅骨丧失了完整性,局部积液,小脑膨出等併发症发生率极高。
治疗后
- 治疗后1天



患者全麻术后复苏平稳顺利,清醒后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有力。复查头颅CT,显示下疝扁桃体已切除,创面止血好,骨瓣复位好。
- 治疗后7天


患者下地活动,颈背部沉重感消失,四肢麻木感消失,右上肢肌力增加,原来伸不展的手指可以伸展,咳嗽用力等动作下头痛消失。复查核磁显示下疝扁桃体消失,脊髓空洞明显变窄变短,比术前变窄50%以上。
- 治疗后8天


病人术后第八天高高兴兴出院。后续恢复情况在随访中。
- 治疗后240天




术后八个月病人复查核磁,显示空洞明显变窄,空洞变窄后脊髓压迫解除,脊髓变厚。
同时病人症状也全部消失。
最后一张是术前核磁,显示空洞很宽,脊髓压的很薄,背侧脊髓几乎看不出来。手术前后有明显区别。
本文是延鹏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