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伟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一例脊髓空洞症患者的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
1034人已读
患者,男性,55岁。
左侧肢体无力伴麻木一年余,加重二个月入院。
半年前因小脑扁桃体下疝伴颈髓空洞,行枕大孔区微创减压手术,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但近二个月来,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又加重,复查颈椎磁共振显示颈髓空洞仍比较严重,决定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
术前先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每天200毫升左右,每小时引流量控制在10毫升以内,引流后病人症状有所缓解,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通畅,说明蛛网膜下腔没有梗阻,可以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且预测手术效果好。如果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不通畅,考虑行空洞——胸腔或腹腔引流。
手术中见C6-C7处脊髓明显膨隆,选择中线无血管区切开1毫米左右即可见压力较高的清亮透明液体喷出,T型管一端置空洞腔,另外二端置蛛网膜下腔,用无创缝线缝合蛛网膜并固定T型管。
术后第一天,病人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没有明显的深感觉障碍,运动感觉功能如常;术后一周复查磁共振空洞明显缩小。
治疗体会:
1;这类病人空洞不明显,症状没有进行性加重,不宜手术治疗。
2;术前需要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引流通畅才能考虑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行,否则容易手术失败。
3;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不通畅的病人,建议行空洞——胸腔或腹腔分流手术。
4;T型分流管必须准确放置于空洞腔内,并固定在蛛网膜上。
5;术后严密缝合硬脊膜,硬膜外不宜留置引流管。






本文是徐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