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如何防治中暑?
464人已读
在闷热“24小时不下线”的天气里,如果出现头晕、头胀、乏力、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调整。
1.尽快脱离环境。出现中暑症状后,要第一时间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如果是在室内,可以立即打开空调、电扇等,给环境快速降温。
2.降低体温。减少衣物、适当吹风,若没有剧烈活动可适当饮用冰水。有条件时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3.若症状很快缓解,则无大碍。如果症状并未缓解甚至加重,则需警惕,必要时可拨打救护电话,寻求帮助。
4.发现他人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应立即拨打救护电话,按照以上两个原则处置。对昏迷患者,可助其解开衣扣、腰带,用冷毛巾敷在腋下、头颈、腹股沟处,或者浇凉水以降低体温,并适当补充水分。
5.防中暑最实用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避暑”。因个体差异,高温、高热环境对人的伤害很难准确预估。远离不适宜的环境,就是最大的“平安符”。
6.如果无法避免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专家提醒,首先要控制时间,尽量用最短时间完成所需工作;外出时走阴凉处,打遮阳伞或戴遮阳帽,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最好不要出门;如果在室内,则要注意通风降温。同时要注意多喝水,适当补充电解质,必要时可半小时喝1次水,每次200~300毫升,一般人群1升水里可加9~10克盐,有基础疾病人群需遵医嘱。日常可准备一些防中暑药物以应急。
本文是贾钰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