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天气热的时候运动要注意什么?
天气热的时候运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或者行走,最好寻找一些阴凉的地方行走。2.要注意补水补液。如喝含盐分的水和汤。3.如果出现了中暑或者休克,或者有一些前兆,比如出现了燥热或者有胸闷的感觉,除了补水补液,还要做一些物理降温处理。比如在头上浇冷水,或者将冰袋放到颈部,这样能快速降低头部的温度,缓解不适感。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9日 138 0 21 -
藿香正气液与藿香正气水
家庭必备药,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液一字之差,均来源于同一中药处方——藿香正气散,尽管制取了同样的药方,但制剂不一样,生产加工工艺不一样,在临床医学功效和运用上也各有不同。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液除开不一样的辅材外,别的主要成分彻底一样!但便是这二种辅材不一样,你能发觉藿香正气水成分含有酒精。藿香正气液的辅材不有酒精含量,仅有聚山梨酯-80、肉桂油,能使口味获得改进的成份,这就是为何两人一起喝,一个感觉有点儿苦、一个感觉微甜的关键原因,由于一个喝的是藿香正气水,而另一个喝的是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液,它不有酒精含量,味儿好,对胃肠无刺激,非常适用老人、女性和少年儿童。中暑不适合盲目跟风服食,藿香正气水关键用以调气、去湿气、祛寒,而不是很多人误认为是消暑的专用药,中暑是由风吹日晒、出汗特别多、饮用水不够、热侵蚀造成的,医治应以清热解毒下火、滋阴退热主导,藿香正气水是一种湿热的药品,因而在这类状况下,不适合服食藿香正气水。喝了藿香正气水后,驾车归属于醉酒驾驶,而广藿香正气液则不会属于醉酒驾驶。藿香正气水不可以与头孢菌素一起服食,而藿香正气液能够与头孢菌素一起服食,在挑选以前,请细心看一下药品的名字。
庞福佳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23日 217 0 3 -
中暑的三大症状。
虞桂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6日 123 0 1 -
什么是中暑?
虞桂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04日 169 0 0 -
夏天如何防暑?
什么是暑?暑有什么特点?中医认为该如何防暑?1.暑气成为“暑邪”。中医认为,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春天为风,夏天为热,长夏为暑湿,秋天为燥,冬天为寒。风、热、暑、湿、燥、寒,称为“六气”。暑为六气之一,又叫“暑气”,根据炎热程度,分为小暑、大暑。但若六气太过或者不及,六气则转化为六淫,成为了重要的致病因素,暑气就成了“暑邪”。暑邪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大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暑邪为阳邪,如果夏季长期在室外高温下工作,或者长期闷在家中,又不开空调,则易伤暑热之邪,又叫“壮火食气”。暑邪伤人,其特点是头痛、头胀、高热、面赤、目红、心烦、急躁、口渴、乏力、脉洪大等,称为伤暑。2.血汗同源,多补充水分。暑性阳邪,其性开泄,容易让人大汗淋漓。所以在《黄帝内经》中记载:“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汗大泄”。汗为心之液,出汗多最容易伤及心气导致少气无力,少气懒言,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容易诱发心肺功能衰竭,出现喘促气急,心悸怔忡,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认为“血汗同源”,汗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汗过多,心血受损,可导致血液黏稠,运行不利,诱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为什么夏季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患者为高发期?这与暑热之邪,伤及人体,出汗太多,津液损伤,血液黏稠有关。3.注意预防暑夹感冒。由于暑热天气,人们多贪凉饮冷,喜欢长时间在空调房里,时间久了,其实很容易感冒,稍有不慎,又叫阴暑伤人,常常表现为发热、微恶寒、头痛、无汗、咽喉疼痛等。中医认为,阳气本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晒太阳是吸纳阳气最好的方法。例如夏天在空调房间待的太久了,到室外晒晒太阳,吸纳阳气,人体会非常舒服,这就是中医说的“少火生气”。4.防暑应做好以下三点(1)避暑。防止暑热之邪伤人这是三伏天最重要的养生之道。此时要多到通风的室外乘凉消暑,避免烈日下暴晒。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在高温下工作,则不应超过一个小时,必须到阴凉地方休息。合理利用空调消暑降温。室内如果比较闷热,居家要适当用空调降温,保持室内凉爽。但空调的温度要合理,不可太把温度降得太低,一般为26℃为宜,老年人可以27℃为宜。空调开启时间不宜太长,适当关闭空调,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补水。夏季及时补充水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出汗太多,可适当补充淡盐水。多吃瓜果,尤其多吃西瓜。西瓜又称为“天然白虎汤”,其性凉可清热,水分多可制火补水,是防暑消暑的天然食品。素体阳热的人喝茶最好喝绿茶,绿茶性偏凉,有助于防暑消暑。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喝红茶,红茶性偏温,可以保护脾胃功能。另外,喝凉茶也是消暑防暑的好方法,广州街头遍布的凉茶铺,可为大家提供方便的凉茶饮用,且品类较多,如邓老凉茶、夏枯草茶、甘蔗汁、白茅根茶、溪黄草茶等等。(3)预防感冒。在使用空调风扇过程中,也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太低,二是不要长期在空调房里。如果必须在空调房里待几个小时,则要适当到室外晒晒太阳。晚上开空调睡觉,要使用空调被。因为睡眠时阳气入阴,阳气相对不足,很容易受凉感冒。从室外回到家,大汗淋漓,忌直接用冷水冲凉,可把汗液擦干后,休息片刻再去冲凉。冲凉水不能太凉,尤其老年人,要用37℃—38℃的水洗澡为宜,自我感觉不冷不热为度。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4日 367 0 29 -
高温易中暑,当心热射病!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预警,“热射病”一词频频被提起,那么什么是热射病?为什么会得热射病?该如何预防呢?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为什么会得热射病?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吹风降温。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如何预防热射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热射病的中医治疗1、刺血疗法取穴: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于轻度中暑患者,刺血后挤出几滴血,症状很快便会消失。重度中暑患者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用冷敷等方法使患者身体降温。2、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酸、麻、痛、胀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文案:刘米特插图:刘米特排版:刘德审校:姚娓
姚娓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4日 244 0 0 -
【中暑专题】进入「热射病」高峰!大暑来啦!警示中暑不能做的三件事情!
暑假气温节节攀升,体感温度甚至超过40度以上,据统计每日热射病人数都有15-20人不等,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能会伴有致命风险,这篇文章也提醒大家:「中暑不是靠吃药降温,靠外在的降温才有效。」千万别想用退烧药达到降温效果!高温也可能会导致「慢性疾病」发生往往暑假都是热射病高峰,除了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之外,以避免热射病威胁,平时可以穿着轻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即使在室内也可以加装遮光窗帘,待在通风有空调的地方。连日高温除了热射病以外,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像是肾脏疾病,例如急性肾衰竭、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脏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只是诊断中暑时必须排除感染症、神经系统等疾病。怎么区分是不是中暑?有「热来源」是关键什么是中暑?中暑是在湿热的环境待一段时间,传统型中暑像是年纪大、慢性病患者待在闷热环境太久,一种是运动型中暑在热的环境下工作、运动。先决条件都是有热的来源,不管是晒太阳、室内没有开冷气、工作很闷热、外送员骑摩托车、户外运动,都有热来源让体温升高。通常高温活动下会让身体的水分与盐分丧失,开始产生不适症状,若完全没有热的户外待很久时间,就不会是热射病。热射病不可乱吃药推烧!三大错误行为!若出现疑似中暑尽早送医,有三件事情是中暑时千万不能做的事情:1.患者意识不清时,不可以给予饮水:意识不清下给予饮水,患者会呛到,反而造成危险。2.不可使用酒精擦拭:会造成体温剧降,身体无法承受。3.不要使用退烧药(例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中暑造成的体内高温是因为外在环境与体内产热所致,跟感冒发烧不同,退烧药无助于体内散热。最常民众也有疑惑热射病时可不可以「刮痧」,回应刮痧可能对部分患者具减缓功效,但目前尚无足够医学证据来支持这样的做法有效。正确面对中暑急救有五大步骤1.荫凉:将患者从高热的环境中移至荫凉通风处。2.脱衣:松脱衣物、足部稍微抬高、平躺休息,若有呕吐现象则侧躺保持呼吸道畅通。3.散热:全身皮肤喷洒水,尽速通风以促进出汗与排汗,或将冰袋放置于颈部、腋窝和鼠蹊部。4.喝水:意识清醒者可给予稀释之电解质饮料。5.送医:可拨打119或自行送医。别以为只要外面太阳没有很大、或是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环境的高温有许多影响因素,若空气中湿度越高,人体皮肤表层散热不易,会感受到较实际气温还要高的温度。像是下雨前气温仍偏高的状态下,湿度因下雨而上升,导致人体流汗不易蒸发,反而觉得更闷热,这时热伤害的风险可能越高。夏季虽然是开心出游的季节,但避免高温造成身体危害,尤其家中有年长者、小孩都要特别注意,适当休息并补充水分!
徐奇奇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3日 221 0 0 -
2022年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养生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1.在这酷暑难耐季节,从中医角度说应该怎样预防中暑?中医理论认为,夏天暑气大,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主心,暑气伤人先伤于心,并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的说法。暑湿之气乘虚侵袭人体,使人心气亏耗,导致中暑的发生。(1)发现中暑的患者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迅速把患者带离导致中暑的现场和环境,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的阴凉处,尽量去除患者全身的衣物,使其平躺。其次,就是给患者快速的降温,可以用凉水喷洒全身,也可以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予冰枕、戴冰帽、垫冰毯,清醒的患者可口服霍香正气水。倘若患者出现昏迷、晕厥,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2)预防的方法:主要就是避免高温、高热的环境,及时补充水分、盐及矿物质。2.是否有阴暑伤人这一说法?“阴暑”在盛夏时节酷暑难当之时容易被忽视。中医认为“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人们往往贪凉、露宿太过、久卧空调房间或用凉水冲澡;年轻人自恃身体结实,往往大量进食冰啤酒、冰西瓜;更有怕热者,干脆在室外铺上凉席睡一觉,殊不知,一觉醒来后,往往会出现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口渴咽干、四肢酸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贪凉无度”而患上的“阴暑”证。3养生要点(1)起居养生a注意防暑降温:俗话说:“大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大暑时人经常会感到酷热难耐,潮湿闷热的天气极易引起中暑。因此,此节气防暑降温是养生重点。大暑时应注意室内降温,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劳逸结合以防中暑的发生。b熏艾防蚊防感冒:艾叶味辛苦、性温,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度杀灭作用,对腺病毒、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艾叶烟薰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实验研究表明,每平方米面积取艾叶1~5g进行烟熏30~60min,即可对居室起到消毒杀菌作用。除此之外,熏艾还能防蚊驱虫,可使人免除夏季被蚊虫叮咬之苦。(2)饮食养生大暑节气暑湿之气较重,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饮食方面宜多吃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可用橘皮10g(鲜皮加倍),加适量冰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常饮可起到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大暑时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在饮食上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外,还应多食用益气养阴的食物,如山药、大枣、蜂蜜、莲藕、百合等。鸭肉也是大暑时节进补的佳品。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因为鸭肉性凉味甘,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是大暑时不可多得的滋补上品。大暑时节吃老鸭,可“阴虚不见燥,阳虚不见冷”。 大暑时节还应谨防“因暑贪凉”。明代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酷热的夏季,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因此人们在避暑的同时不能过分贪凉,否则会因贪图一时舒服而伤及人体阳气,如经常吃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来东西就吃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3)运动养生大暑时节人们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但总的原则是强度不宜过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运动强度以运动后适量出汗、身体有舒服的畅快感为度;中老年人则以活动时不感觉到疲乏为度。每个人可根据各人身体情况及喜好选择散步、爬山、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另外,也可做“静坐转颈叩齿功”,具体做法是:坐位,双拳撑地,头部向肩部方向扭动,远视,左右方向各做20次。叩动牙齿40次,调息,津液咽入丹田10次。此功法可治头痛、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咳心烦、胸隔胀满、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中风、多汗、心情郁结、健忘等。4疾病预防(1)热中风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容易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从而引起热中风,此类病症尤其容易见于素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预防:适当的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内外温差不超过7℃;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及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2)热伤风在酷暑难当的大暑,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趁虚而入。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预防:避免受凉,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冷气调温不可过低,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注意盖好腹部。(3)肠道传染病大暑天气温高,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速度也较快。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痢疾、食物中毒等。如腹部疼痛伴有腹泻须及时就医。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以熟食、温食为主,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少吃或不吃生冷、冰镇食物。餐具要做好洗涤消毒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5大暑养生食谱(1)绿豆南瓜汤食材:绿豆50g,老南瓜500g,食盐少许。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南瓜去皮,切成2厘米方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2)薏苡仁冬瓜猪肉汤食材:薏苡仁10g,扁豆10g,陈皮5g,冬瓜500g,猪肉400g,生姜适量。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1.5小时,调入食盐即可。功效:此汤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暑湿的保健。(3)清暑祛湿茶食材:鲜扁豆、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g做法: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放入锅中,加水500ml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后饮用。功效:清暑解毒,健脾除湿。文案:王晓宁插图:王晓宁排版:刘德审校:姚娓
姚娓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2日 241 0 0 -
预防中暑
黄剑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4日 304 0 4 -
如何防治中暑?
在闷热“24小时不下线”的天气里,如果出现头晕、头胀、乏力、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调整。1.尽快脱离环境。出现中暑症状后,要第一时间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如果是在室内,可以立即打开空调、电扇等,给环境快速降温。2.降低体温。减少衣物、适当吹风,若没有剧烈活动可适当饮用冰水。有条件时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3.若症状很快缓解,则无大碍。如果症状并未缓解甚至加重,则需警惕,必要时可拨打救护电话,寻求帮助。4.发现他人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应立即拨打救护电话,按照以上两个原则处置。对昏迷患者,可助其解开衣扣、腰带,用冷毛巾敷在腋下、头颈、腹股沟处,或者浇凉水以降低体温,并适当补充水分。5.防中暑最实用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避暑”。因个体差异,高温、高热环境对人的伤害很难准确预估。远离不适宜的环境,就是最大的“平安符”。6.如果无法避免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专家提醒,首先要控制时间,尽量用最短时间完成所需工作;外出时走阴凉处,打遮阳伞或戴遮阳帽,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最好不要出门;如果在室内,则要注意通风降温。同时要注意多喝水,适当补充电解质,必要时可半小时喝1次水,每次200~300毫升,一般人群1升水里可加9~10克盐,有基础疾病人群需遵医嘱。日常可准备一些防中暑药物以应急。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3日 440 0 25
中暑相关科普号
胡洋医生的科普号
胡洋 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呼吸科
1.6万粉丝892.2万阅读
徐奇奇医生的科普号
徐奇奇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普通外科
647粉丝12.8万阅读
赵亮医生的科普号
赵亮 副主任医师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
中医肿瘤研究所
54粉丝57.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卫玉洁 主治医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 康复医学科
脑出血 52票
脑梗塞 35票
脑外伤 13票
擅长:对急诊危重病救治,对危重症病人的早期康复,早期脑梗,脑出血,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毒,热射病,心肺康复,脊髓损伤的患者康复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有丰富的促醒,拔除气切管的经验。 -
推荐热度3.4宋青 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重症医学科擅长:在急危重病救治、严重感染救治尤其是对劳力性热射病(严重中暑)、急性重症胰腺炎、产妇急危重症、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战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腹腔间隙综合症腹腔减压、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的综合性救治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急危重症患者应用持续床旁血滤和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有独到的见解
-
推荐热度3.3方雪玲 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ICU擅长:危重症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