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养生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1.在这酷暑难耐季节,从中医角度说应该怎样预防中暑?
中医理论认为,夏天暑气大,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主心,暑气伤人先伤于心,并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的说法。暑湿之气乘虚侵袭人体,使人心气亏耗,导致中暑的发生。

(1)发现中暑的患者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迅速把患者带离导致中暑的现场和环境,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的阴凉处,尽量去除患者全身的衣物,使其平躺。其次,就是给患者快速的降温,可以用凉水喷洒全身,也可以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予冰枕、戴冰帽、垫冰毯,清醒的患者可口服霍香正气水。倘若患者出现昏迷、晕厥,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2)预防的方法:主要就是避免高温、高热的环境,及时补充水分、盐及矿物质。
2.是否有阴暑伤人这一说法?
“阴暑”在盛夏时节酷暑难当之时容易被忽视。中医认为“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人们往往贪凉、露宿太过、久卧空调房间或用凉水冲澡;年轻人自恃身体结实,往往大量进食冰啤酒、冰西瓜;更有怕热者,干脆在室外铺上凉席睡一觉,殊不知,一觉醒来后,往往会出现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口渴咽干、四肢酸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贪凉无度”而患上的“阴暑”证。
3养生要点
(1)起居养生
a注意防暑降温:俗话说:“大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大暑时人经常会感到酷热难耐,潮湿闷热的天气极易引起中暑。因此,此节气防暑降温是养生重点。大暑时应注意室内降温,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劳逸结合以防中暑的发生。
b 熏艾防蚊防感冒:艾叶味辛苦、性温,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度杀灭作用,对腺病毒、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艾叶烟薰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实验研究表明,每平方米面积取艾叶1~5g进行烟熏30~60min,即可对居室起到消毒杀菌作用。除此之外,熏艾还能防蚊驱虫,可使人免除夏季被蚊虫叮咬之苦。
(2)饮食养生
大暑节气暑湿之气较重,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饮食方面宜多吃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可用橘皮10g(鲜皮加倍),加适量冰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常饮可起到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大暑时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在饮食上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外,还应多食用益气养阴的食物,如山药、大枣、蜂蜜、莲藕、百合等。鸭肉也是大暑时节进补的佳品。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因为鸭肉性凉味甘,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是大暑时不可多得的滋补上品。大暑时节吃老鸭,可“阴虚不见燥,阳虚不见冷”。
大暑时节还应谨防“因暑贪凉”。明代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酷热的夏季,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因此人们在避暑的同时不能过分贪凉,否则会因贪图一时舒服而伤及人体阳气,如经常吃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来东西就吃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运动养生
大暑时节人们可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但总的原则是强度不宜过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运动强度以运动后适量出汗、身体有舒服的畅快感为度;中老年人则以活动时不感觉到疲乏为度。每个人可根据各人身体情况及喜好选择散步、爬山、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另外,也可做“静坐转颈叩齿功”,具体做法是:坐位,双拳撑地,头部向肩部方向扭动,远视,左右方向各做20次。叩动牙齿40次,调息,津液咽入丹田10次。此功法可治头痛、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咳心烦、胸隔胀满、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中风、多汗、心情郁结、健忘等。
4 疾病预防
(1)热中风 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容易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从而引起热中风,此类病症尤其容易见于素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预防:适当的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内外温差不超过7℃;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及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
(2)热伤风 在酷暑难当的大暑,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趁虚而入。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
预防:避免受凉,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冷气调温不可过低,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注意盖好腹部。
(3)肠道传染病 大暑天气温高,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速度也较快。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痢疾、食物中毒等。如腹部疼痛伴有腹泻须及时就医。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以熟食、温食为主,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少吃或不吃生冷、冰镇食物。餐具要做好洗涤消毒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5 大暑养生食谱
(1)绿豆南瓜汤

食材:绿豆50g,老南瓜500g,食盐少许。
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南瓜去皮,切成2厘米方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2)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食材:薏苡仁10g,扁豆10g,陈皮5g,冬瓜500g,猪肉400g,生姜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1.5小时,调入食盐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暑湿的保健。
(3)清暑祛湿茶
食材:鲜扁豆、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g
做法: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放入锅中,加水500ml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后饮用。
功效:清暑解毒,健脾除湿。
文案:王晓宁
插图:王晓宁
排版:刘德
审校:姚娓
本文是姚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