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令必读:分不清的暑湿、暑热和中暑
入夏防中暑,防的是“暑湿”还是“暑热”?
千万不要傻傻分不清……
(暑令必读)
湿>热,就是暑湿
1.什么是“暑湿”?
夏天的特点原本是又湿又热。
现在有了空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躲避“热”,却很难避免“湿”。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凉菜、冰啤酒、冰西瓜……于是,脾胃中的“湿”反而更重了。
热不多,湿很重,人觉得昏沉、倦怠、乏力、嗜卧、恶心、纳呆、便溏,甚至有几分低热
——这便是“暑湿”
2.怎样预防“暑湿”?
第一,少吃冷饮和各种冰镇饮食。这些食物容易伤脾胃、助湿气,大热天吃一些解解馋就行啦,切莫过度、过“瘾”。
第二,不要在浑身是汗的情况下,进入很凉爽的室内——正确的做法是把汗擦干再进屋。最忌讳空调冷风直吹身体!
第三,每天早晨或晚上应有一段时间关掉空调,开窗通风,此时人可在室内活动活动,或外出散散步。夏天出些汗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出汗恰是祛湿的好办法。
3.怎样治疗“暑湿”
用藿香正气散。它是去除暑湿、改善胃肠功能的首选,建议选用软胶囊或滴丸(参见家庭用药指南(二))。通常服药一、二顿,即可明显改善症状。
治暑湿,不难。
热>湿,就是暑热
1.什么是“暑热”?
以前,没空调,夏天最大的麻烦是“热”,不是“湿”。
现在,室内虽然有空调,但有些人却不得不在烈日下工作——农民、工人、交警、快递……最容易伤害他们的还是暑热。
暑热致病,初期可见发烧(比暑湿引起的热度高)、烦躁、口渴、多汗、头昏、头痛,严重者会出现频繁呕吐,甚至昏迷、抽搐。
可见,暑热比暑湿危险得多!
2.怎么预防“暑热”?
第一,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在在烈日下或闷热环境中劳作。(到迪士尼、野生动物园等室外场所玩很长时间也不行!)
第二,可以预防性地服用“人丹”,也可以随身带些凉茶、绿豆汤、乌梅汤,时时饮用,有不错的祛暑效果。另外,还可多食西瓜,西瓜是我们天然的消暑佳品。
3.感受了“暑热”,怎么办?
怀疑感受暑热,必须立即转移到阴凉处,有条件的话,马上吃些上面提到的祛暑食品(冰淇淋、雪糕、汽水也有些用,可以降温,但祛暑效果不如西瓜、绿豆汤等好)。
记住:
如果短时间内没有好转,必须送医!
如果一开始就出现神志不清,必须送医!
那么,什么是中暑呢?
感受“暑湿”不叫中暑,感受“暑热”才会中暑。
严重的中暑有生命危险!
发现中暑,必须立即送医!
附:3个小问题。
1.中暑了,刮痧有用吗?
没用。中医所说的“痧症”也发生在夏天,不过起因是感受秽浊邪毒,不是感受暑热,痧症病人无汗,不同于中暑者的“大汗”。二者病因、症状不同,治疗岂可混搭。
2.中暑了,艾灸行吗?
不行!火上浇油能行吗?!
3.多用空调容易感受暑湿,所以夏天不要用空调,不管天多热,应该多出汗,才有益健康。对吗?
不对。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小孩、病人以及先天不容易出汗的人,大热天使用空调可以避免引起中暑。要知道,中暑一旦发生,后果很严重!
本文系孙玄厹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孙玄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