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朝杰 三甲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精氨酸酶缺乏症/精氨酸血症(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1092人已读

精氨酸酶缺乏症(Arginase deficiency),又称精氨酸血症(Argininemi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疾病,是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中比较少见的类型。1969年由Terheggen等首次报道。

精氨酸酶(EC3.5.3.1)有两种同工酶,I型存在于肝脏,为精氨酸酶的主要类型;II型存在于肝外组织,含量较少。精氨酸酶缺乏导致精氨酸不能顺利转化为瓜氨酸,血液及尿液中精氨酸浓度增高,尿素生成障碍,引起神经、肝脏等多脏器损害。

国内外关于精氨酸酶缺乏症发病率的研究资料较少,在美国的新生儿发病率为 1/1 000 000~1/300 000。在日本该病的发生率大约是1/350 000。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多的是散发的病例报告。随着液相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精氨酸酶缺乏症患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精氨酸酶缺乏症的症状

1.症状:精氨酸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因人而异。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痉挛和瘫痪(肌肉僵硬,肌张力增加,反射能力增强),认知功能下降,体型缩小。高氨血症很少或通常很轻微,通常很少发生在新生儿身上。大多数患者从3个月到4岁开始出现精神活动恶化的症状。

2.特征性症状:高血氨症,由于应激,如高蛋白饮食或感染,或禁食,婴儿会出现严重的高氨血症,导致易怒、嗜睡、拒食、呼吸困难、呕吐,甚至昏迷。儿童可出现恶心、吞咽困难、笨拙、易摔倒等症状。

3.进行性神经损伤:在严重的情况下,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新生儿早期,出生后几天可能会发生惊厥,导致高死亡率。智力低下、痉挛性麻木和共济失调是儿童从婴儿期到学龄的主要表现。

4.癫痫:半数以上的儿童有癫痫发作,常为强直阵挛性发作,但也可能有单纯局灶性癫痫、复杂局灶性癫痫、全身强直、精神障碍甚至癫痫持续状态。

5.其他:神经外科病变罕见,主要影响肝脏。肝损伤可表现为轻度肝细胞损伤,甚至凝血障碍和急性肝衰竭。在新生儿期,肝内胆汁淤积引起黄疸、肝肿大、肝纤维化等;肌肉痉挛会导致脊柱侧凸或脊柱前凸。

精氨酸酶缺乏症如何诊断

1.血氨测定患者血氨不同程度增高。

2.血液氨基酸检测精氨酸增高,精氨酸与鸟氨酸比值增高(大于0.8)。

3.尿液有机酸检测急性发作期尿液乳清酸浓度升高,但病情稳定或低蛋白饮食状态下尿液乳清酸呈正常状态。

4.精氨酸酶活性测定肝组织或红细胞精氨酸酶活性降低。

5.基因检测ARG1基因分析是确诊精氨酸酶缺乏症的主要技术,发现致病突变有助于指导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关于精氨酸酶缺乏症的治疗方案

可以通过饮食干预、药物及肝移植治疗,可减低血氨浓度,缓解病情。

1.饮食:限制天然蛋白质,低精氨酸饮食,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为主,注意补充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营养素。

2.药物治疗:苯甲酸钠或苯丁酸钠可促进氨的排泄,控制高氨血症。

3.酶替代治疗:采用重组人精氨酸酶可降低体内精氨酸水平。

4.红细胞替换疗法:静脉滴注红细胞悬液可改善重症精氨酸酶缺乏症患者的生化代谢状况,缓解症状。

5.肝移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精氨酸酶水平,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6.对症治疗:针对合并症对症治疗,如抗癫痫药物、物理治疗等。

治疗精氨酸酶缺乏症的药物

对精氨酸酶缺乏症的婴儿(个体)的治疗包括药物:

1、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苯甲酸钠是天然防腐剂,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和药用辅料。在许多食品中,苯甲酸钠与苯甲酸及其酯类一起天然存在。

2、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苯丁酸钠(又名苯基丁酸钠)该化合物用于治疗尿素循环障碍,因为其代谢物提供了尿素循环的替代途径,以允许排出过量的氮。苯基丁酸钠代谢物可使肾脏排出过量的氮气代替尿素,加上透析,氨基酸补充剂和蛋白质限制饮食,出生时尿素循环障碍的儿童通常可以存活超过12个月。患者可能一生都需要接受治疗。

3、卡谷氨酸(Carglumic acid):卡谷氨酸是用于乙酰谷氨酸合酶所致的急性高氨血症的辅助治疗及慢性高氨血症的维持治疗。卡谷氨酸片剂可变构活化性线粒体内的氨甲酰磷酸合酶,在酶促作用下将氨转化化为尿素排出体外,给药24小时内能有效降低体内氨水平。

4、苯丁酸甘油酯(Glycerol phenylbutyrate):苯丁酸甘油酯,是用于治疗某些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的药物。该药物通过防止体内氨的有害累积起作用。它是美国FDA批准的处方药。适用于2个月以上的任何人。

5、聚乙二醇精氨酸酶(Pegzilarginase):聚乙二醇精氨酸酶,是一种酶替代疗法,用增强型人体精氨酸酶,促进体内精氨酸代谢,降低患者血液中升高的精氨酸水平。聚乙二醇精氨酸酶相对于安慰剂治疗24周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血浆精氨酸相对基线水平的降低。

目前国内相关诊疗机构

中国儿童遗传代谢病研究中心

2014年11月21日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合作建立的“中国儿童遗传代谢病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北京儿童医院举行。中心将在儿童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干预、救助以及宣传、培训和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努力减少我国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出席仪式并指出,这是贯彻落实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社会公益组织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关注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发展,预防和控制儿童罕见病的创新之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杨艳玲

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4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儿科学博士学位。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营养学组副组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委、残疾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委、新生儿筛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临床遗传学分会委员、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生化学组副组长、儿科分会神经修复学组副组长、检验医师分会线粒体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遗传代谢病学组组长、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亚洲遗传代谢病学会理事。《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编委,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吕拥芬

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专家。主持、参与多项市局级、国家级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性早熟、矮小症、甲状腺疾病、性发育异常、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儿童低血糖症等小儿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尿素循环障碍、溶酶体贮积病等在内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诊治及随访。2015年赴澳大利亚Women‘s& children‘s Hospital Adelaide进修。

目前,精氨酸酶缺乏症虽然可治疗缓解,但是费用比较高,希望未来都可以用的起这些治疗药物,还有展望一下基因治罕见病疗方面的进展。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付朝杰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