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萍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肿瘤科
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检查策略
247人已读
今天就大家的问题“我要做什么检查?为什么要查这个?”给与解答。
- 局部肿瘤:I级推荐MRI/CT(平扫+增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II级推荐B超、X线平片
(局部肿块包括外科治疗前的原发肿瘤和外科治疗后的复发肿瘤两种情况)
区域或全身:I级推荐区域淋巴结MRI或CT(平扫+增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II级推荐PET/CT(FDG)、区域淋巴结B超、全身骨扫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 MRI是软组织肉瘤的重要手段,能精确显示肿瘤与临近肌肉、皮下脂肪、关节、以及主要神经血管束的关系,对术前计划非常有用。通常T1为中等信号,T2为高信号,增强MRI可了解肿瘤的血运情况,对脂肪肉瘤、非典型性脂肪肉瘤和脂肪肉瘤有鉴别诊断意义。此外,MRI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在软组织内侵及范围、骨髓腔内侵及范围、发现跳跃病灶。
- CT可以显示软组织肿块大小、范围、软组织肉瘤邻近有无骨破坏及破坏情况,强化后可显示肿瘤的血运状况、肿瘤及血管的关系。
- X线用来除外骨肿瘤,确认组织肿块位置,也可用于评估软组织肉瘤受侵时发生病理骨折的风险。X线表现为软组织包块,有无钙化特征,局部有无骨质异常(皮质破坏、骨膜反应、骨髓侵犯)等。具体的病理类型、X线特征性表现各异。例如脂肪肉瘤表现为脂肪样的低密度影,而钙化多见于滑膜肉瘤和软组织间叶软骨肉瘤等。另外还可用于鉴别诊断,如血管瘤可观察到静脉石,骨化肌炎可观察到骨化。
- B超用于判断肿物是囊性或实性,提供肿物的血流情况及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对于局部复发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B超在淋巴结转移检查时起重要作用,对于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腺泡状肉瘤、以及透明细胞肉瘤等可行B超进行区域淋巴结检查。
- 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建议性PET/CT对肿瘤进行分期检查,同时可为新辅助化疗或放疗的疗效评估提供基线数据。PET/CT不仅可显示原发肿瘤部位的代谢情况,更重要的是可评估患者的区域和全身情况。但由于费用昂贵,有很多地区不可及,因此将其列为II级推荐。
- 肺是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肺转移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胸部CT是必需的影像学检查。黏液性脂肪肉瘤需进行腹部CT检查。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和尤文肉瘤可进行全脊髓MRI检查。对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及血管肉瘤可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检查。软组织肉瘤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因此区域淋巴结B超和MRI检查时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手段。
本文是杨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