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痘痘缠身去不掉,喝点中药试试!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年代,最怕的是就是青春没了,痘却还在!
才下眉头,却上额头的青春痘
降低颜值不说
随便乱挤还会引发感染等其他后遗症......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痘痘呢?来听听皮肤科专家的专业意见!
如何战“痘”?
痤疮在古医籍中被称为“痤疿”、“面疱”、“皰疮”、“粉刺”、“酒刺”、“风刺”或“肺风粉刺”等,现代仍称“粉刺”,俗称“青春痘”。其本质 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痘痘是身体的“晴雨表”,中医有“有诸于内,形诸于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的说法,指的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判断他的身体内部的变化。
比如说,心火旺盛、肝郁气滞、肺火旺盛、脾胃湿热、肝胆郁热、冲任失调等内在因素都能导致痤疮的出现。
然而偶尔长一两颗痘痘是不需要太紧张,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个人的清洁问题所导致的,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痤疮毁人一世容颜,中医治疗有良效!
痤疮中医称为粉刺。最早记录是在《黄帝内经》里面,“汗出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形容的就是人出汗以后,受了风,风热郁结在皮肤后就形成了痤疮。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黏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目前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为平素多食辛辣刺激食物或油腻之品,导致肺胃积热,循经上蒸,上壅于面,蕴结肌肤。或嗜酒之人酒气熏蒸,复遇风寒之邪,交阻于肌肤所致。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肺经风热型:主要表现颜面细小红色丘疹,以额头多见,有的伴有痒感,鼻翼两旁皮肤发红、油腻、脱屑,病程较短,单纯痤疮或伴有脂溢性皮炎,炎症较明显,口干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可选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②胃肠湿热型:主要表现为颜面、胸背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痒甚,伴唇口干裂,便秘,溲赤,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③冲任失调型:主要表现为中年女性的迟发型痤疮,丘疹色红,反复发作,丘疹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同时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此类患者多工作、学习紧张,生活无规律,致使机体内环境失衡,内分泌紊乱。临床表现以丘疹型多见,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数。
选择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④热毒壅盛型:临床以脓疱型多见,分布在颜面、胸背,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局部有疼痛,伴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溲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可选择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化裁。
⑤肝经郁热型:多见于女性,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以炎性脓疱、丘疹为主,病情轻重和月经周期相关,兼见心烦易怒,乳房胀满不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⑥痰瘀互结型:临床主要表现为颜面皮疹经年不退,肤色红或暗红主要表现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颜面、胸背较多的结节、囊肿,或遗留有疤痕,色素沉着,或呈细小米粒样丘疹隐现于皮下,丘疹颜色暗红或呈皮肤色,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腻,脉沉细涩。
可选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有些人是几种证型都存在,比较复杂,因此咨询专业的皮肤科医师进行面诊,配出个体化的中药配方,有利于尽早解决痘痘这个“美丽”难题。
本文是郭建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