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武庆 三甲
王武庆 主任医师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耳科中心

突发性耳聋的病理机制和治疗

1967人已读

突发性耳聋的基本病理生理大多数应该是缺血再灌注。因为我们在就诊的患者中没有发现血管阻塞的现象。

大多数医生对这一点是有错误认识的。很多人以为突发性聋是因为血管的阻塞梗死,或者说是内耳缺血缺氧。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患者血管都是通畅的。而且在75%左右的患者中出现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大概会有30~50%的患者,有明显的血迷路屏障受损,膜结构破坏。从目前的所有证据来看,存在着缺血再灌注的问题。告诉我们,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采用溶栓高压氧或者扩血管的方法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以及如何保护血管的完整性,减少血管通透性,减轻屏障的受损,减少再灌注损伤才是治疗的重点。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之前,显然有一个血管痉挛的问题。血管痉挛的时间长短,造成不同的后果和损伤程度。

如果血迷路屏障受损不严重,内耳的膜结构受损不严重,患者往往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损伤程度目前是可以通过内耳钆造影来评估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要减少诱发血管痉挛的因素。导致内耳血管痉挛,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偏头痛的发作,同时减少各种严重应激反应。

对于医生来说,就是要认识到突发性聋的患者,治疗不是针对缺血,而是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缺血时间可能非常短暂,而且只在起病初期,等病人来看病的时候,缺血的那个时辰已经结束了。

#耳聋##突发性耳聋##偏头痛#

王武庆
王武庆 主任医师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耳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