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诚 三甲
罗诚 主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精神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科

交泰丸用于青少年抑郁或青少年自伤的尝试

698人已读

交泰丸用于青少年抑郁或青少年自伤的尝试

青少年情绪障碍并不是一类独特的疾病,而是一类关于青少年与儿童时期发生发展的精神心理问题的总体描述。最常见的是青少年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患,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或伴有某些生理反应。其中青少年抑郁更常见,占青少年的5%左右。

另一类似情况是青少年自伤,有很多原因,抑郁只是其中一种原因而已,从表现来看,非自杀性自伤(NSSI)较为常见和引人关注。非自杀性自伤指患者直接、故意损害身体组织,但并不打算造成死亡。切割是NSSI最常见的形式,其他形式包括烧灼、刮擦/划伤皮肤、干扰伤口愈合、击打、咬伤、自我投毒,以及有目的性地参与非娱乐性的高危活动等。尽管大部分实施NSSI的个体并没有寻求死亡的意图,但自杀观念往往先于NSSI出现,而反复实施NSSI也是日后自杀的高危因素。一项系统综述显示,NSSI在青少年及年轻成人中最为常见,12-14岁是高峰期。NSSI在青少年中的发生比例为7.5%-46.5%,在大学生中为38.9%,在成人中为4%-23%,尤其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抑郁有一定的规范,但对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确相当困难,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抗抑郁、心境稳定甚至使用剂量抗精神病性药物可能获益,但总体而言尚无一种药物,显示具有针对NSSI的一致性针对性的疗效。临床上认知行为治疗(CBT)及辩证行为治疗(DBT)、经颅磁疗、现代电抽搐治疗等可能有效,但对于紧急危机中的患者,常常很难真正得到帮助,多数时候需要父母观察来降低风险。

中西医结合辅助途径

由于治疗的困难性,我们在中医上寻找方式,部分患者确实可以在针灸上可以获得近期疗效,但治疗频率高和疼痛感,很多患者并不愿意接受治疗。近年来有很多医院研究认为,传统中药交泰丸,以黄连为主要成分,能够治疗心肾不交表现的抑郁。中医的心肾不交,是指具有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呜,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等一类表现的症候。我们在临床上见到不少处于青春期自伤表现的青少年,也同样具有类似的表现,总体有三种基本特征:

一是心烦:难以遏制的烦躁感和冲动感,这是导致患者具有自伤冲动的前提情绪原因;

二是失眠:经常晚上难以入睡,早上难以起床,很多患者一个人半夜烦躁哭泣;

三是情绪不稳定:情绪变化无常,很容易为很小的事情不高兴或与家人对立、发脾气,让自己和家人都感觉很受委屈。

至于性生理相关的表现,因为隐私多数患者都不会主动述说,部分可以理解为正常表现,也可以有性生理表现过度的情况。从现实中看到的这类小患者,我们回顾经典,可以找到内在的共同规律性,于是临床开始尝试使用交泰丸辅助治疗这类自伤问题,部分患者反映,这样的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更加有效,当然也会有患者反映无效。

中成药交泰丸在各大型药店、网上都可以购买,一般副作用很轻微,但要有良好的效果,需要在精神专科医院内的中西医结合医师指导下使用,这样既可以评估好青少年自伤或抑郁的诊断和严重性,使患者得到科学可行的临床方案。同时又有中医知识背景,才能够恰当的辨证论治,知晓交泰丸的药理药性,这样才能实现中西协同,提高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目前虽说国内已经有很多发表的论文,临床也有患者在使用,但暂时还没有进行严格的科研实验,所以交泰丸辅助治疗,只能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尝试和参考,暂时不能作为科学方法推荐使用(很多中药都具有类似情况)

交泰丸简介

否之卦象,天气向上,地气向下,形成阴阳背离,天地不交之象。明代的易医学家韩懋精于易。他观《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悟到: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取肉桂一钱以应“天一”之数,取黄连六钱以应“地六”之数。意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改否卦为泰,名曰:交泰丸。阴阳失乖,水火不济,人病失眠,可与交泰丸。

交泰丸,交济水火,药方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

黄连六钱、肉桂一钱为丸,即是交泰丸,多不作汤剂。

中医典籍

【来源】《韩氏医通》卷下。

【组成】生川连18克 肉桂心3克

【用法】上二味,研细,白蜜为丸。每服1.5~2.5克,空腹时用淡盐汤下。

【功用】交通心肾,清火安神。

【辅助主治】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怔忡,失眠。现代医学表现:抑郁烦躁冲动自伤。

详解方源

现代所著的许多方书,多称本方源自《韩氏医通》,但韩氏在原书中只是提到“黄连……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并无交泰丸之方名。首先提及交泰丸这一方名的,当推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李氏在《脾胃论.论饮酒过伤》篇中载有交泰丸一方,由干姜、巴豆霜、人参、肉桂、柴胡、小椒、白术、厚朴、酒煮苦楝、白茯苓、砂仁、川乌头、知母、吴茱萸、黄连、皂角、紫菀等组成,功能“升阳气,泻阴火,调营气,进饮食,沉困懒倦”等症。方中虽包含有黄连、肉桂,但并非主药,亦非治疗心肾不交之证。明确提出黄连、肉桂同用,治心肾不交,名交泰丸者,则是清代的王士雄。他在《四科简要方*安神》篇中说:“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

功能主治

交泰丸功能交通心肾,适用于心肾不交、夜寐不宁等症。心为阳,属火,居上焦;肾为阴,属水,居下焦,两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相互交通。《中藏经》说:“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又说:“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由于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升降失常,水火不济,必然会产生心肾不交的病变,治疗应采用交通心肾的法则。

但是,对于心肾不交的病证,又当进一步分辨其阴阳虚实。近人叶显纯《论交通心肾》一文,把心肾不交之证,分成“心火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气虚,肾阳虚”、“心气虚,肾阴虚”等4种类型,分别以“泻心火,滋肾阴(如黄连阿胶汤)”、“泻心火,助肾阳(如交泰丸)”、“益心气,助肾阳”(如茯菟丸,《景岳全书》酸枣仁汤)”、“益心气,养肾阴(如天王补心丹)”等4种不同的交通心肾法加以治疗。可知交泰丸只是适用于心火亢盛,肾阳不足所致的心肾不交,不能泛治一切心肾不交的病证。至于心火旺,肾阳虚形成心肾不交的原理,《慎斋遗书》说:“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周氏明确地指出了肾阳与肾水上奉于心的生理关系,即肾水上承必须有赖于肾中命门之火的蒸动。命火不足,不能鼓舞肾水上交于心,心火上亢而致心肾不交。这种心肾不交才为交泰丸主治之证。

临证应用

已知心火亢盛,肾阳不足可导致心肾不交,欲使心肾相交,就必须既清心泻火以使心火下降,又当扶助肾阳以鼓舞肾水上承。只有水火相济,才能心肾相交,正如《慎斋遗书》所说:“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本方用黄连清心泻火以制偏亢之心阳,用肉桂温补下元以扶不足之肾阳;心火不炽则心阳自能下降,肾阳得扶则肾水上承自有动力。水火既济,交泰之象遂成,夜寐不宁等症便可自除。正如《本草新编》所说:“黄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并用而成功者,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

此外,近人万淑援等,从测定心火旺或肾阳虚患者尿儿茶酚胺与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排泄量中发现,心火旺的患者24小时尿儿茶酚胺含量高于正常,而肾阳虚的患者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于正常。他们对3例尿儿茶酚胺高于正常,而尿17羟皮质类固醇低于正常的患者,应用黄连、肉桂以交通心肾,随着症状的改善,尿儿茶酚胺和尿17羟皮质类固醇均趋向正常。认为黄连泻心火的部分药理作用与降低尿儿茶酚胺有关,而肉桂温肾阳的部分药理作用与提高尿17羟皮质类固醇有关,两者合用,可各显其效能。这充分说明,测定尿儿茶酚胺与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实验,不仅可以作为反映心肾不交的客观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交泰丸治疗“心火旺,肾阳虚”之一类型的心肾不交,提供了科学依据。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1 镇静作用:①对小白鼠自发活动的影响;②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③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

1.2 抗激怒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交泰丸具有明显的镇静、安定作用,但拆方后肉桂、黄连在同样剂量下抑制小白鼠的自主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及抗激怒作用均无组成全方时的交泰丸为强。

2.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每组40只,灌胃交泰丸后连续观察7日,按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LD50为15.42±1.86g/kg,给药后动物活动减少、安静、无死亡,于5小时左右恢复。

如果有曾经使用过本方法的患者或家属,欢迎与我们交流。但尽量不发评论,以免误导他人。

罗诚
罗诚 主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精神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