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通路中心静脉闭塞的微创介入治疗过程展示~东院血管微创介入科
肿胀手综合征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侧中心静脉所回流的肢体和(或)胸壁及颈面部肿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多由于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表现为患者手部或内瘘侧肢体肿胀,可伴有疼痛。
中心静脉狭窄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到24%~40%。中心静脉狭窄可引起静脉高压、静脉回流障碍、动静脉内瘘的静脉动脉化时间延长,从而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引起透析患者的住院率甚至死亡率的增加。微创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中心静脉狭窄治疗的首选。
老年男性透析患者右手肿胀加重入院,自诉透析越来越困难。

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考虑为血液回流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经患者和家属同意,拟行静脉造影,必要时行静脉微创介入治疗。
在患者大腿根部局部麻醉后,穿刺右股静脉,导管支撑导丝通过下腔静脉进入上腔静脉,超选左头臂静脉开口,导丝通过左锁骨下静脉闭塞段后,沿导丝送入微导管到闭塞段的远端造影,明确血管病变位置。

沿导丝送入球囊,反复扩张闭塞段血管。

由小到大,逐步升级球囊直径,反复扩张。仍见血管弹性回缩明显。

为了防止扩张后血管弹性回缩影响血流,决定在血管狭窄段植入自膨式支架。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血流恢复通畅。

撤出导管和导丝,静脉穿刺点压迫包扎,患者4-6小时后可下地活动。术后手肿全部消退,血透恢复正常。


手术采用局麻而不是全麻,尽量降低麻醉风险。患者术中清醒,没有明显不舒服。
东院血管微创介入科介绍:
在血管病专科建设方面,贾楠主任团队充分运用心血管内科的诊疗经验,对于血管病患者伴有的多器官疾病及时给予全面治疗,使患者的围手术期更安全,显著提升了血管病患者微创介入治疗的效果。同时开展精细化微创介入手术,成功完成了山东省首例血管内超声辅助下肢动脉微创介入手术,以及山东省首例血管内超声辅助静脉微创介入手术;成功完成了青岛市首例下肢静脉曲张微波腔内闭合术,以及市立医院首例下肢静脉曲张高频射频腔内闭合术。为了实现最小创伤、最少痛苦、最大疗效的目标,贾楠主任团队不断开展国际国内领先的微创介入新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实现了不开刀就能治好血管病的愿望。
专科特长:外周血管病精细微创介入治疗
人体除了心脏和颅内之外的血管称作外周血管。 外周动静脉血管都可能出现病变,最常见的就是下肢动静脉疾病,包括下肢动脉闭塞、下肢静脉曲张等。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足部冰冷麻木或是行走困难,需要走走歇歇,就要高度怀疑出现了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要及时进行下肢动脉检查,不要误以为是正常衰老表现或是关节病、骨质疏松等病耽误了及时治疗。 还有长期腿肿、皮肤变色或者小腿血管隆起都要及时就诊,这些都是下肢静脉功能障碍的表现。
与外科手术相比,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已经成为现代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方式。 贾楠主任当年在已经从事5年冠脉介入工作的基础上,受上海瑞金医院派遣到北京阜外医院参加外周血管介入高级培训,将阜外医院医院的先进技术带回瑞金医院开展。 在之后的工作中,同时开展冠脉介入与外周血管介入,将冠脉介入精细操作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 并且,充分发挥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的诊疗经验,不仅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做精做细,更能全面治疗外周血管病患者经常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多器官疾病,使高龄危重外周血管病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贾楠主任参加编写了外周血管介入中国专家共识3部,担任多个国家级学会委员。

贾楠主任研究生团队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在瑞金医院合影

贾楠主任受邀到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进行介入手术演示

贾楠主任在中山大学附属八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大查房

贾楠主任受邀主持中国血管大会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直播
贾楠主任专家门诊: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每周三上午, 外周血管病与难治性高血压门诊。
科室的外周血管病门诊:周一、四上午,周二下午。
本文是贾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