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威 三甲
王威 医师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特殊人群的失眠(一)-----老年人失眠

630人已读

老年人失眠一般指60岁以上人群的失眠。各种研究均证实,失眠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有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失眠耀患率约为40%。老年人失眠的特点是睡眠片段、浅睡易醒、早醒和日间打吨增加,最突出的是对干扰睡眠的外部因素如噪声非常敏感。不同于一般人群失眠所致日间损害,老年人更常见认知损害和跌倒。

老年人睡眠模式、睡眠结构和睡眠与觉醒节律等睡眠指标随着增龄而发生改变,是老年人成为失眠高发人群的重要原因。睡眠生理随增龄而变化,主要表现为:①平均睡眠时间减少:年轻人平均每天7~8小时,60岁以上约6.5小时;②入睡潜伏期延长:老年人入睡时间比年轻人长;③睡眠连续性下降和唤醒阈值降低:老年人夜间易醒、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可出现片段化睡眠、多次短睡;④浅睡眠增多:老年人浅睡眠占总睡眠比例显著增多而慢波睡眠明显减少;⑤昼夜节律改变:老年人睡眠时相前移,早睡早起型睡眠多见。有研究者认为,老年人早睡可增加上半夜睡眠时间以弥补深睡眠不足,这是适应睡眠夜间节律的表现。睡眠夜间节律又称超日节律,即慢波睡眠主要发生在上半夜,而下半夜睡眠以浅睡眠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为主。这些生理变化导致老年人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困倦瞌睡、卧床时间延长,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呈现睡眠节律变化特征,即日间睡眠增加,夜间睡眠减少。

微信图片_20220810234801.jpg


在生理性衰老、睡眠能力下降的基础上,各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以及心理应激作用均可导致老年人失眠,且常常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①环境因素:老年人适应能力下降,环境改变如旅行环境、气温气候突然变化、周围人群结构改变、卧室内强光、噪声、过冷或过热等可以导致失眠。②不良生活习惯:退休后原有生活节奏的改变、白日活动减少睡眠过多都影响夜间睡眠,一些如睡前喝浓茶、咖啡、饮酒、吸烟、看电视太晚等习惯不利于良好睡眠。③社会因素:老年人离开了工作环境,其应激因素不同于年轻人,主要以健康、经济与家庭问题为主。生活应激导致兴奋、喜悦、焦虑、不安、悲痛、恐惧等情绪变化均可影响睡眠。④躯体疾病:老人罹患躯体疾病多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与老年人失眠相关的疾病包括神经科疾病、呼吸障碍、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肾病、慢性疼痛、关节炎以及瘙痒性皮肤病等。⑤精神疾病:老年期心理障碍高发是失眠的另一重要因素。失眠是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某些人格障碍精神病的常见症状。老年抑郁障碍明显高于青年人,且失眠程度与抑郁程度相关。⑥某些老年相关性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等导致失眠。⑦药物因素:老年人因各种疾病使得服药种类和机会增加。许多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失眠,如利尿药、麻黄碱及氨茶碱、降高血压药(利血平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甲状腺治疗药、类固醇类、非甾体抗炎药等。2003年国际睡眠基金会对美国老年人调查发现,老年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非衰老所致,而是伴发的各种健康问题,所谓疾病越多,睡眠越差。

微信图片_20220810234754.jpg


王威
王威 医师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