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郑州大学二附院
心血管外科
赵根尚教授
医生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看起来简单的问题,答案却有不同,随着职业生涯的深入持久,对于医生的初心使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年轻时高考选择专业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随着职业生涯的持续推进,对于医生的职业使命会有越来越成熟的见识和理解。医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缓解病人的躯体痛苦和心灵痛苦,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刚开始认为医生是无所不能的,只要认真学习医学理论,认真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都会让病人起死回生。当然,这是医生的原始动力和职业热情,对于青年医生的成长特别重要。不仅要学好基础医学知识,还要学好临床各科知识,要做好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更要智慧哲学的临床决策,这对于一个优秀医生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职业生涯的时间延长,一个成熟医生会越来越体会到,医生的职业有时很无奈,很多棘手的医学问题
好像永远也解决不完。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医生有时是治愈,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这是许多青年医生体会不到的,也是需要医学教育要积极培育的认知。
尽管现在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棘手及困惑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这一点从哲学层面不难理解,但是民众的认识不容易统一,民众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也会出现失望抱怨情绪,所以对大众生命认知的医学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医学的初心使命是缓解人类的痛苦,远古时代没有任何医疗技术,人们也会用神灵巫术来缓解安慰人们的痛苦躯体和心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的手段越来越多,医学方法越来越高明,但是一些疾病解决了,一些疾病又产生了,并且难以控制,或者束手无策,这就要求医生职业追求无止境,人文精神关怀永远在前面。
医学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科学,更是人学,美学,艺术,哲学和社会学的完美结合。一个医生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懂得医学理论技术和人文关怀精神的紧密结合,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痛苦,也要关心病人的心灵痛苦,要医病医身医心,要忘名忘利忘我。
要明白医生在成长过程也会有瓶颈,也会有心灵的煎熬,需要医生不断调整心理状态,不断休养身心,不断成熟心智。面对成功时不能沾沾自喜,面对失败时不能沮丧悲观,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有对生命的由衷敬佑,要精益求精救死扶伤,更要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医学发展要围绕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诊断治疗,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党中央早已经做好战略部署,要求要对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呵护,要做好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全医学链工作。近几十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病对人民群众威胁极大,也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这样问题对民众做一些有效的健康科普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精准组织及正确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医务人员无私奉献就会解决很多棘手问题,当然,还有环保问题,社会心理问题,文化教育问题都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这就像洪水泛滥要从源头治理,仅仅用修渠补洞的方法是万万不行的。
做医生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医疗技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能做,比如人文关怀,下面举一个例子。
一个周日早上,刚查完房,一个病人家属敲门进来,看得出来她很焦灼不安,表情悲伤,我让她坐下来,详细询问她的来意。她着急的问:“我的孩子最后会怎么样?能不能做手术?”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心脏外科的大夫,我很明白这种病人的情况,我告诉她,孩子尽管暂时不能做手术,还有很多方法来处理,比如药物治疗,通过减少病人活动,间断吸氧,服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来缓解肺动脉高压,从而减轻病情,延长生命。这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在我多年的从医经验里,有过很多类似的病人,虽然他们不能做手术根治,通过其他治疗依旧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缓解病情。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动手术可能会加速病情发展,甚至造成病人的死亡,于是我劝慰家属说孩子更适合药物与综合治疗,通过减少活动,吸氧,用药等方式缓解病情。在与这位母亲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是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小女孩早年丧父,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母亲独自照顾姐弟俩,经济条件十分有限,而这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的患者目前并不适合做手术。如果直接说不能做手术,对病人心情影响极大,我尽可能的给予病人及家属更多的精神安慰,告诉这位母亲,孩子平常生活中不可以剧烈活动,安静休息,间断吸氧,她可以结婚但是不能怀孕生宝宝,尽可能的多放松心情享受快乐。家属询问了很长时间,我耐心的与她沟通,向她讲清了孩子的病情与合适的治疗方法,谈话很顺利,家属表示理解并相信医生的判断。在和家属谈话中感觉到,家属不仅对孩子的病情焦虑,也对家庭经济状况担忧,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及不安。作为医务工作者,对于这种暂时不能手术的病人,甚至永远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不能一推了之,我们要细心解释和积极治疗,为病人选择更合适精准的治疗方案。对重症病人及家属进行人文关怀非常重要,首先要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分析病人的心理需求,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爱护病人,让病人及家属在寒风中感到温暖,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与病魔的抗争中感觉活着的美好,这是每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生应该做到的。
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医生更要有勇气和责任,这里举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中年妇女,我主刀给她做手术,疾病很棘手,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前血培养曾经有球菌,也有真菌生长,用了敏感抗菌素及抗真菌药控制了一个月,今天终于做手术了。像所有的常规手术一样,病人经过麻醉,然后切皮,开胸,建立体外循环,灌注心脏麻痹液,心脏停跳。这个病人我们打开心脏,发现心脏已经变大,室间隔缺损差不多一个公分,三尖瓣上有明显的团状赘生物,,我们按照操作流程,清除瓣膜赘生物,修补室间隔缺损,做了三尖瓣成型,一切都很顺利。然而,在处理主动脉瓣时,到底是修复还是换瓣,大家心里出现了纠结,换瓣很程序化,也很简单,但是病人术后需要终生吃抗凝药物,给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和不便。如果做瓣膜成型,免除换瓣病人生活质量就会提高很多,而实际上这病人,瓣膜成型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瓣膜成型具有相当的风险尤其是主动脉瓣成型,就是成型不成功可能需要二次手术,甚至这次病人连手术台都下不了。手术室的时钟有节奏地跳动,我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纠结到了不能再纠结,手术团队和我一样的心情,但是,做出最后决定的只有主刀大夫,我的额头不知不觉被汗水沁湿,护士默默地用纱布沾了一下。最后下定决心做瓣膜修复,所有的经验,知识,智慧都用尽了,做了单个瓣叶加宽成型,缝和心脏切口,松开主动脉阻断钳让心脏复跳,心脏经过一阵蠕动突然自动恢复跳动,蓝色的心电信号有节奏地闪烁,告诉手术室的同志们,手术成功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手术室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这个病人术后恢复相当顺利,大家都为术中果断决策,科学规范操作,团队精诚合作精神所感动,也为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这是一台比较复杂的心脏手术,心脏外科的大夫们也会经常会遇到,我们经常被这样的场面所考验,人们都说,心脏外科大夫是在刀尖上跳舞,这话一点都不虚夸,看看所有的心脏外科大夫,那个不是很早就白了少年头。 作为一个医生,每天都面临着生死狙击,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十分强大的,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温柔似水的,因为他们总要考虑到病人的最大利益,要考虑到疾病的风险和预后,他们的工作总是在矛盾和纠结中进行,他们的工作从不会一帆风顺,这就是心脏外科医生的工作,也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痛并快乐着!
做医生还要特别注意技术至上的问题,技术当然重要,关键是要应用恰当,不能说自己会什么技术就给病人应用什么技术,要全面综合考虑,要有多种有效选择,要让病人及家属积极主动参与治疗过程,正确引导病人决策,要站在病人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问题,这一点需要自觉修养觉悟,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觉悟。
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想当一个优秀医生,对病人的要有高度同情心,更要有共情同理之心,对生命要高度敬佑热爱,对医疗技术要精益求精,对民众健康要高度负责,对生命叙事元素的要高度关注。
想要告诉年轻医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以下四个方面基本素质,这是做医生起码功力:仁爱之心,勇气责任,学习创新,辩证思维。医学发展是无止境的,医疗技术创新也是日新月异的,唯独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对生命的敬佑和责任是永远不能变的,这就是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2022年医师节来临之际
写于上海
本文是赵根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