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度近视如何抓住时机选择治疗?
超高度近视是指眼轴超过28mm,近视度数在1000度以上的近视。眼科临床已经证明超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是中老年人群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多不可逆。近期的一项调查预估,近视人群10%左右将会发展成为高度近视,部分将发展为超高度近视。
超高度近视由于眼球的在纵向和横向的形态变化,表现为眼轴过渡延长,眼后段球壁巩膜以及脉络膜视网膜各层向后扩张形成葡萄肿,组织薄变发生退行性变性,易于引起视网膜周边变性,黄斑部极易发生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等,导致视觉损害。如果超高度近视的中心视力不能矫正到1.0以上,则说明眼底已经发生了引起视功能的损害。面对如此危害大,预后差的常见眼底病,医学家做出许多努力和研究,认为后巩膜葡萄肿的药物治疗手段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理状态持续的加重、缓慢的恶化。大量的研究发现与屈光度、年龄、眼轴长度比较,后巩膜葡萄肿是影响超高度近视患者矫正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针对后巩膜葡萄肿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黄斑部后巩膜兜带术,是巩膜加固术的一种,是唯一有效的阻止后极部巩膜的异常形态改变,延缓眼轴增长,减轻后巩膜膨出的治疗方式。黄斑部后巩膜兜带术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固生物材料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手术的设计和技巧。手术设计和技巧上需要医生具有多年眼底病诊治的经验,需要结合患者年龄、视力影响程度、植入生物材料的特点,对加固的巩膜区域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加固的部位和程度,操作上需要总结手术技巧,提高材料的配适度,通过给变薄的不同形态的后巩膜葡萄肿区域打补丁,改变其变形程度,从而延缓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的持续进展。术后应按时随访,密切观察自身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期,血管新生物形成期,胶原纤维形成期,结缔组织增生期。经过临床研究证明,后巩膜加固术后修复和强化巩膜能延缓病理性近视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超高度近视,有效率为80%-95%,受益是明显的,能降低相关病理损害的发生几率。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中,已经将巩膜加固手术列为手术治疗的措施之一。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后巩膜加固手术的适应症,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手段,积极控制近视眼结构的异常变形,对保持和恢复视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是吕沛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