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小结节到底该做何种检查和随访?
大家好:
前面的文章和大家介绍了非常多的肺小结节的疾病科普知识,想必大家对肺小结节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并没有那么可怕。今天和大家聊聊经常有朋友在门诊中遇到或者搞不清楚的问题:肺小结节到底该做何种检查和随访?
随着多排螺旋 CT 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目前,在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CT检查,CT检查通常有以下几种扫描方式,每种扫描方式各有利弊,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下,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您的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常规平扫 CT
常规 CT 平扫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 CT 平扫,对设备要求低,绝大多数基层医院也有配备,价格也最便宜。普通 CT 平扫的层距通常为 5-10 mm。以胸腔上下径 40 cm 计算,通常会出 40-80 个断层面图像,故扫描速度也比较快,多应用于急诊或常规体检。
由于扫描层厚限制,一般可以发现超过 1 cm 的肺结节。对于小于 1 cm(尤其是小于 5 mm)的结节往往发现不了,容易漏诊。因此,常规 CT 可用于一般体检,优点是检查快、设备要求低,缺点是层距过宽,可能造成小结节的漏诊。目前医院门诊已很少使用。
(2)低剂量螺旋 CT
低剂量螺旋 CT 与普通 CT 的主要区别就是辐射剂量较小,大约是普通 CT 的 1/5左右,因此比较适合体检筛查及短期内需要多次检查的人群。但其成像清晰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增强 CT
增强CT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图像会更清晰,增强ct是在拍摄前在体内注入造影剂,使得血管在CT图像中高亮,从而区分血管和病灶间的关系,对于非血管区,如外周的小结节增强CT并无太大的必要。
相对普通 CT 来说,增强CT耗时长,花费高,造影剂还有过敏的风险。这样说大家就应该知道了绝大多数的肺小结节患者是不需要做增强CT的。
(4)薄层 CT(HRCT)
薄层 CT,顾名思义就是层厚比较小的 CT,一般层距达到 5 mm 就可称为薄层 CT,而目前华山医院的ct已经达到1mm层厚,小结节无所遁形。
目前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检出及随访最常用的就是(低剂量)HRCT,与常规 CT 相比,HRCT 可以更精确测定肺小结节的密度,大小,性质等细节。从而帮助医师制定精准的个体诊疗方案。
另外,HRCT 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立体成像,直观地,立体的模拟结节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提高对结节性质判别的准确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5)靶 CT(靶扫描)
靶扫描是指对特定区域局部放大后再进行扫描,又称目标扫描或放大扫描。
该种ct可对微小病灶及细微的结构进行精细、放大扫描,有利于细小病灶的观察和判别,提高医师诊断率。
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一种专门针对肺小结节检查而改进的 CT 扫描新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小结节的形态、血供、胸膜受侵等信息。提高医师对肺小结节判断的准确性。
(6)PET-CT
PET-CT 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主要用来检查全身各部位是否有恶性肿瘤发生。在做PET-CT 前将显影剂注入人体,通过恶性肿瘤细胞活性一般高于正常组织细胞,对显影剂有较高的摄取来发现肿瘤。最小能发现 0.5~1 cm 的肿瘤。所以为了不影响细胞的摄取,做PET-CT 前一般需要空腹4-6小时。
但是,遗憾的是对于磨玻璃结节患者来说,其细胞活性往往并不强,对显像剂的摄入不高,常常无法很好的判断其良恶性,因此对于肺小结节患者而言PET-CT的价值并不大。并且PET-CT目前价格仍较高,一次自费 7 千元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肺部小结节的常规检查和随访最好的手段就是:低剂量薄层螺旋ct。
还有朋友会问:在随访过程中,往往短期内多次ct检查,那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这里我们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常规检查和复查是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多年来,我们没有看到过因为做CT导致疾病的发生,相反只看到不做CT而把病情延误的情况。
最后,大家在就诊时一定带好往年的影像资料,尽可能给就诊的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尽量在同一家医院随访检查,方便前后CT影像资料的对比。
各位患友如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联系我们,您可以通过好大夫1.预约手术安排和复诊咨询;2.了解出诊时间和地点;3.阅读术前注意事项、术后护理等科普文章。

本文作者:何畅
校对:马勤运
本文是马勤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