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武
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骨科
下肢不对称之长短腿测量
848人已读
下肢不等长(LLD)即长短腿,被用于描述双下肢长度不一,可分为结构性长短腿和功能性长短腿。
结构性长短腿:是指由于遗传、生长发育、伤病等因素导致下肢骨骼构造上的短缩,是一种固定的骨畸形,股骨、胫骨或两者均有长度差异。
功能性长短腿:又称为直观下肢不等长,患者表现为一侧下肢较短,但下肢骨骼长度实际上是一致的,通常是由肌无力、骨盆扭转、足部或踝部僵硬导致的。

常见病因
结构性下肢不等长:
- 骨骼生长功能障碍
- 骨折
- 脊髓灰质炎
- 脊髓炎
- 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派尔特斯病
- 膝关节融合术
- 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性下肢不等长:
- 单侧过度旋前或旋后
- 骨盆倾斜
- 髋关节错位
- 肌肉失衡
- 神经系统损伤(脑瘫/中风)
- 先天性异常
诊断方法
- CT扫描:能准确提供股骨和胫骨的测量值,是目前诊断下肢不等长最准确的方法。
- X线检查:能显示人体代偿下肢不等长情况,但准确性低于CT扫描。

3.皮尺测量:为最常见的临床手段,该方法使用皮尺从髂前上棘测量到内踝的长度;较为方便快捷

4.NAS法测量:先交替推压骨盆,尽可能去掉代偿性不等长,再比较双腿内踝差距。与皮尺测量法相比,NAS法更加准确、可靠。

影响
长腿侧影响:
- 腰椎前凸
- 骨盆旋后
- 髂棘抬升
- 膝部屈曲
- 距下关节旋前

短腿侧影响:
- 骨盆倾斜
- 骨盆前倾
- 腰椎侧凸
- 膝反张
- 踝部跖屈
- 足部旋后

下肢不等长治疗
长短腿的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与差异程度进行选择,可选择配制矫形鞋垫和足跟垫;尤其青少年时期,对于下肢不等长的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如补高鞋垫,以纠正身体平衡为主,预防和矫正可能出现的骨盆倾斜和脊柱侧弯。
常规结构性下肢不等长差值不超过3cm可以使用矫正鞋垫来进行矫正;超过3cm由于鞋子空间的限制多选择垫高鞋底;若超过5cm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如骨骺生长阻止术,短肢延长术和长肢缩短术等。功能性长短腿需查明病因并对症治疗。
本文是王金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