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贾钰华 三甲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多少合适?

975人已读

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的生理基础,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心梗,脑梗,脑出血,冠心病,心衰等疾病问题,都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堵塞等直接造成或间接造成的。

2.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这些风险因素中,对动脉硬化的最直接形成影响的,就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被氧化后引起血管壁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最终在血管壁下方形成脂质核心,就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而这种脂质堆积的主要原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都是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的首要靶点。

3.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标,当大于4.9mmol/L时,年龄同时超过45岁的话,不需要其他的风险因素评估,就属于未来10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超过10%的高危风险患者了,对于这种高危风险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到3.4以下的合格范围内还不够,能够控制到2.6mmol/L以下,才能够更好地降低心血管风险。

4.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人,已经发生过心梗,脑卒中,或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就需要更严格的控制标准,一般要求至少应该控制到1.8mmol/L以下,或在原有基线的基础上,下降5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标准应该以更严格的那个为主,而不能退而求其次,只有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才能够减少发生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5.如果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而且属于超高危风险的情况,比如发生过2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以上的患者,还有发生过一次重大心脑血管事件,同时合并2个以上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因素的患者,都属于超高危风险的情况,对于超高危风险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应当在1.8mmol/L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通常控制的目标控制在1.4以下更为安全。


贾钰华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