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金波 三甲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

脾功能亢进

368人已读

【概述】

1. 各种不同疾病引起脾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症。

2. 特征:脾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可基本恢复正常,症状缓解。

【病因】

1. 原发性:原因不明,甚为少见。

2. 继发性:在原发疾病基础上并发,居多

(1) 慢性感染:

l 病毒性肝炎

l 结核病

l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l 传单

l 疟疾

l 黑热病

l 血吸虫病

l 布鲁菌病

l 梅毒

(2) 免疫性疾病

l 系统性红斑狼疮

l Felty综合征

l 类风湿性关节炎

l 结节病

l 单核-吞噬细胞增多症

(3) 充血性脾大:

l 门静脉高压

l 肝内阻塞(肝硬化)

l 肝外阻塞(门静脉、脾静脉、肝静脉血栓形成)

l 充血性心衰

l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l Budd-Chiari综合症

(4) 血液系统疾病:

l 慢粒

l 骨纤

l 慢淋

l 多毛细胞白血病

l 淋巴瘤

l 恶性组织细胞病

l 遗传球

l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l 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5) 脂质贮积病:戈谢病、尼曼-皮克病

(6) 脾脏疾患:

l 脾囊肿或假性囊肿

l 脾动脉瘤及海绵状血管瘤

【脾主要生理功能】

1. 处理抗原以产生抗体

2. 扣留并吞噬、破坏异常或衰老的血细胞、细菌以及外源性颗粒物质;

3. 掐除红细胞内异常的包涵体,而并不完全破坏红细胞

4. 滞留贮存血细胞,正常的脾贮存量很小,而在脾大后可明显增多

5. 胎儿期参与造血,出生后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进行髓外造血

6. 与血浆容量的恒定有关,当脾大时,血浆容量也增加

7. 可能产生某种分泌因子,对骨髓造血有抑制作用。

【临床表现】 脾功能亢进大多为继发性,以脾大、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 原发疾患的表现。

2、 脾大:大多在肋缘下3~6cm

3、 血细胞减少

1) Plt and/or WBC减少,晚期RBC减少(溶血例外)

2) 多数患者虽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减少,而感染或出血的表现并不严重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1. 血象:

l 一系、两系乃至三系同时减少。减少与脾大程度不一定成比例。

l 各系列细胞的减少程度也不一致,一般早期以白细胞或(和)血小板减少为主,晚期常发生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

l 白细胞减少则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l Ret轻度增加:RBC破坏,骨髓代偿性增加,周血Ret增加,但Ret易被脾阻留破坏,故轻度增加。

2. 骨髓象:

l 活跃或明显活跃

l 一般均伴有相应系列细胞的成熟障碍,如粒细胞系列可见分叶核细胞减少,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破坏,使相应系列的成熟细胞释放过多而造成骨髓象呈成熟障碍。

【治疗】

1. 概述

避免儿童期进行切脾(存在反复感染可能)

2. 治疗手段:

(1) 脾区放射治疗

(2) 脾部分栓塞术

(3) 脾切除

(4) 治疗原发疾患

3. 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1) 脾大明显,造成严重压迫症状。

(2) 门脉血栓形成。

(3) 血小板减少重、出血。

(4) 有严重贫血,尤其为溶血性贫血。

(5) 白细胞极度减少并伴有反复感染者。

(6) 原发性脾功能亢进者。

4. 脾栓塞术

(1) 不能耐受脾切除术者

(2) 并发症:

l 脾梗后综合症:水肿、坏死、液化

l 胸膜炎

l 自发性腹膜炎

l 脾区疼

l 肝衰

5. 脾切除的并发症

(1) 血栓形成和栓塞

l 常于术后数周至数月内发生。系由脾切除后血小板计数急剧增高所致

l 切除后血呈高凝状态,不建议使用止血药物

(2) 感染 脾切除后,脾细胞的吞噬功能消失,抗体形成减少,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影响,易合并感染,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更高,且易发生致死性败血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3) 原发病的恶化。

黄金波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