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诊断及治疗“多动症”
如何诊断“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有研究证据显示与家族遗传有关。此外,母亲怀孕时吸烟、酗酒、压力过大,宝宝早产、出生低体重、铅中毒、脑部受到创伤等,也可能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
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但也不能轻易忽略。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有5%甚至更高比例的儿童患有多动症,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两者发病率之比大约为3:1。
那些真的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如果不接受特别干预和专业治疗,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学业和人际关系都会受到很大负面影响,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受其他小朋友排挤、长期被老师和父母责备,影响自信心,甚至发展出情绪问题。如果这些情况延续至青春期或者成年,极大可能造成更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明明是生理疾病,但是多动症孩子却可能被误解是故意调皮捣蛋,不被家长、老师理解,也错过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正确判断,及时干预。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注意:使用这些准则,只能进行初步评估,不能代替专业诊断)。
患者会持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动-冲动症状:
1. 注意力不集中:
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1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有至少6种症状;17岁青少年或成人出现至少5种症状。
经常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造成课业或其他活动中许多错误。
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比如学习、日常活动、游戏。
难以细心聆听别人说话,心不在焉。
难以按照指示办事,经常无法完成日常事务。
做事常缺乏条理,难以妥善安排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计划。
排斥、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做需要长时间全神贯注的事情,如写作业。
经常掉学习或生活用品。
容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日常健忘。
2. 多动-行为冲动:
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1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有至少6种症状;17岁青少年或成人出现至少5种症状。
常手舞足蹈,或在座位上不停动来动去。
在教室或需要安坐的场合,常擅自离开座位。
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青少年或成人可能仅限于感到不安)。
难以安静地玩耍或参加休闲活动。
忙个不停,就像“身体里装了一个马达”。
话太多,滔滔不绝。
问题还没问完就抢着回答。
难以在游戏或群体中耐心排队、等待。
经常插嘴或打断别人。
要诊断多动症,还必须满足以下情况:
孩子在12岁前就出现了某些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冲动的症状;
症状在多于一个场合出现(比如,即出现在家里,也出现在学校);
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些症状影响了孩子的社交发展、学习能力,或与家人的关系;
这些症状不能用另外的精神障碍来解释,比如情绪障碍、焦虑或人格障碍等。
“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呢
一旦孩子被医疗专业人士诊断为多动症,家长需要和医生、老师,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多动症的治疗有行为治疗(包括对家长的训练)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6岁以下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对于6岁以下的多动症儿童,行为管理方面的家长培训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比如:
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问题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次数以及父母通常的反应;
分析行为发生的诱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通过改变这些前因和后果,比如透过改变环境安排、给予奖励、正面激励等,让孩子反复体验他们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强化好的行为、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如果行为治疗对孩子没有明显改善,且症状持续严重,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可有效改善注意力。
用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而不是和很多人想的那样,用“神经抑制剂”。
6岁以上
对于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般需要同时接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两类药物——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非中枢神经兴奋剂,用于帮助控制和改善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症状。很遗憾,至今还没有可以根治多动症的药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美国FDA批准的这些药物已经在6岁及以上儿童中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主要的副作用有食欲减退和影响睡眠等问题。
中枢神经兴奋剂有哌醋甲酯和安非他明(amphetamine);
非中枢神经兴奋剂有托莫西汀(Strattera)、胍法新(Intuniv)和可乐定(Kapvay)。
此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基本都已经上学,所以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也是治疗的一部分。给多动症的孩子安排安静的学习环境、前排座位,把功课拆成细小部分,给出的指示清晰、明确,多使用图画和动态教程,都是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对造成多动症的成因还不十分清楚,这是一个需要专业医生开展综合评估和诊断的疾病,并且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药物。家长不能随意将一般孩子的好动与“多动症”划上等号,更不可擅自购买药物,试图让孩子“安静下来”。
我们的初心:不是养育一个没有“问题”的小孩,而是帮助这个小孩找到自己擅长的事,实现自我价值。
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年龄在6岁以下的,应尽早开展行为治疗,通过对家长的训练来纠正儿童的行为;6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一般需要结合药物与行为治疗,这其中不仅需要家长的努力,还需要老师的配合。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多动症孩子减少在学习、社交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从而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充分发挥其成长潜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