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帅茂圣 三甲
帅茂圣 副主任医师
泰州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皮肤病界会“七十二变”的四大“模仿大师”

190人已读

孙悟空会地煞七十二变,猪八戒会天罡三十六变,某些皮肤病的皮疹也会有若干变化。梅毒麻风、蕈样肉芽肿、结节病是天生的“演技派”,能够模仿成各种皮肤病的模样,它们被称为皮肤病界四大“模仿大师”。便纵有火眼金睛,也很难仅凭肉眼一眼定乾坤。

梅毒是个“伪装者”,可模拟几乎任何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如玫瑰糠疹、银屑病、病毒疹、体股癣、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白塞病、软下疳、毛囊炎、花斑癣、固定型药疹、非特异性药物性皮炎、扁平苔藓、副银屑病、蕈样肉芽肿、斑秃、尖锐湿疣、钱币状湿疹、恙虫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口角炎、静脉溃疡、红斑狼疮、寻常狼疮、结节病、着色真菌病、利什曼病、肿瘤、早期HIV感染等等。梅毒血清学试验是梅毒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的主要依据,分为非特异性试验(包括RPR、TRUST和VDRL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包括TPHA、TPPA和FTA-ABS)。故临床上遇到可疑皮疹需及时筛查,一部分早期梅毒需反复进行多次梅毒血清学检查方可及早明确诊断。

麻风可与许多皮肤病混淆,麻风引起的色素减退性皮损应和白癜风、花斑癣、结节病、炎症后色素减退(如白色糠疹)、蕈样肉芽肿或其他慢性感染(如密螺旋体病)相鉴别,环状的红斑块应和体癣、结节病、扁平苔藓、银屑病或蕈样肉芽肿相鉴别。浸润性斑块或结节应和黑热病、梅毒、结节病、淋巴瘤和皮肤结核鉴别。当怀疑麻风时,可通过皮屑、淋巴结或者鼻腔分泌物查找麻风杆菌来确定麻风的几种不同类型的诊断。在瘤型麻风患者中麻风杆菌的检出率达100%,75%界线类麻风可找到麻风杆菌,结核样型麻风患者的检出率只有5%,故对皮损进行组织活检是必要的,尤其是怀疑结核样型麻风的患者。目前,可以取新鲜皮肤组织标本和组织液涂片采用PCR方法检测麻风杆菌DNA。

蕈样肉芽肿需要与下列几类疾病相鉴别:如湿疹、银屑病、浅部真菌病、药疹、鱼鳞病、皮肤异色症、副银屑病等,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他常规皮肤检查容易区分。

结节病临床表现可类似很多皮肤病。例如: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结核样型麻风、寻常狼疮、环形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类风湿结节及间质肉芽肿性皮炎、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霍奇金病、肉芽肿性酒渣鼻、皮肤Crohn病、Blau综合征、肉芽肿性唇炎、文身墨水的异物反应、锆和铍肉芽肿等。结节病的临床及组织学诊断均是排除性诊断。除支持性临床病史外,至少存在一个器官系统的非干酪性肉芽肿的组织学表现方可诊断。

参考文献:

《皮肤病学》第二版

《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中文翻译版(原书第11版)

帅茂圣
帅茂圣 副主任医师
泰州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