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平足怎么治?
什么是平足?
足内侧纵弓出现塌陷或消失。若出现疼痛及症状,我们称之为平足症,幼儿没有足弓,随着生长发育足弓逐渐形成。一般认为,儿童7~8岁后如果足弓没有形成,足弓就不再会发育,就需要干预和治疗,治疗的目的是保留正常的关节活动、纠正畸形、解除疼痛。


平足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
先天性平足:遗传因素是平足的主要原因,骨与关节软组织的异常均有可能导致平足,骨性的异常比如跗骨联合、副舟骨、垂直距骨。
获得性平足: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TTD),创伤后或骨性关节炎畸形,神经肌肉性平足症等。
平足有哪些危害?
足弓使足富有弹性,保护足底神经血管,避免压迫,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冲击,保护体内器官 。平足症患者因为关节长期处于异常状态而形成关节僵硬、关节炎、疼痛。

平足早期筛查的意义
中小学生中存在大量无症状性平足,对青少年进行平足筛查很有必要,可以进行早期干预指导治疗。平足患者由于足弓结构的改变,导致足部缺乏弹性,起不到缓冲作用,容易出现足部疲惫、疼痛。长期如此,除了会造成足部变形,如足外翻、跟骨外翻、足弓塌陷严重、拇趾外翻、前足外展等;还会引发多种疼痛及炎症,如足跟痛,脚跟内侧容易磨损,从而引发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青少年平足发展到后期并发症多,且不易治疗,因此,平足症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呼吁各位孩子家长要予以关注、积极进行检查,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预防可能出现的骨与关节的不可逆病变。

平足的治疗
通过筛查发现的可疑平足症患者,需要进一步行X线、足底压力分析等检查来确诊,根据具体情况,再针对性治疗。
1、出生到3岁。多为生理性扁平足,是孩子足底脂肪比较厚凸显出足弓比较低。通常不需要干预,让孩子多光脚走路,刺激足底,有利于足弓发育。

2、3岁到7岁。由于足弓是在7岁左右形成,如果无明显症状,可以不用处理,如果有症状,可以佩戴足弓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足弓垫仅仅是改善症状,并不能改变足弓进程。另外,过度使用足弓垫,可能会影响足部肌肉的发育。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一些锻炼方法,如“垫脚尖”、“足趾抓地”等。

3、8岁到14岁。如果足弓低平、跟骨外翻、前足外翻严重,可采取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是进行距下关节制动器植入术。这是一个微创手术,因为平足多是由于距骨的异常活动导致,通过在跗骨窦或跗骨管植入一颗金属小螺钉,从而限制距骨的过度活动,这个时候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可以让足弓朝着正确的方向发育。当然,对于严重的畸形,可能还要附加其它手术,如腓肠肌腱膜松解、跟骨截骨、Cotton截骨等

11岁女孩,双侧平足合并副舟骨



4、对于15岁到20岁柔韧性平足症患者,建议进行肌腱转位,截骨矫正。
本文是尚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