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学中医
发表者:孙洁 人已读
津伤化燥,也就是所谓的内燥证。它是指机体的津液不足,于是机体的各部分组织器官和孔窍就失去濡润,结果产生了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俗称内燥。
那么内燥有什么特点呢?其实就是一个字——“干”。当然,这个干、燥都是由内而生的。
那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内燥呢?主要是两方面:第一个是阳气过于旺盛。因为阳邪的旺盛,结果就导致了灼伤津液,最终出现津少而为燥。比如说外感风邪、热邪、暑邪这些六淫中的阳邪,是不是它们的致病特点里都有一个容易伤津的致病特点啊?
比方说风邪。你看晾在外头的衣服虽然没有太阳,但只要是风够大,也很快可以干,就是风有燥的特性。这个除了用于解释发病以外,还能用于治疗。你看所有的中药里的袪风药,都往往性是燥的。所以用风药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太燥而伤津液。像防风这样的药称为“风剂之润药“,就是它的燥性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但是注意,只是好一些哦,并不是说完全没有燥性。
那热邪呢?火热之邪容易伤津,这个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暑邪它也有伤津耗气的特点,所以这些阳性的六淫之邪都具有伤津液的特性。
还有一类能够伤津液的外邪,那就是外感的温热病邪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时邪。时邪往往是温热性质的,这种温邪的性质要更燥烈一些,伤津也会更严重一些。或者感受的邪气本身不是阳邪,但是入里以后,逐渐化热,最后变成了里实热证,那这个热邪呢,也是可以伤津的。
比方说大承气汤证,也许起病最初只是一个风寒之邪。但是风寒入里就化热,热邪与肠中的燥屎相结,就变成了阳明腑实证。阳明腑实证是可以大伤津液的。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要急下以存阴。
还有一种可能性呢,就是本身的津液衰少。当然津液的衰少,总归是有一个原因的。比如说久病耗伤。任何一个疾病,时间久了总是会耗伤正气,而正气不过就是阳气、阴精。所以久病耗伤过后,往往会有阳气和阴精的亏虚。当然有的人以阳气的虚损为主,有的人呢,就以阴精亏损为主。如果是以阴精亏损为主的,那就容易导致生内燥。
或者有阳邪的长期灼伤,也可以生内燥。这个阳邪,当然不仅仅是我们之前所讲的感受外来阳邪,而是指其它内生的邪气。比如说我们接下来会讲的内生火热之邪,五志皆可化火。这种情志之火,它也是阳邪,也能够灼伤津液。再比方说,我们饮食里的那些辛辣之品、阳燥之品,是不是也可以伤津液啊?也会导致内燥的发生。比如我们常吃的食品里面,猪肉性平而润。但是羊肉就性温而补气血,那它就没有那么平和了。牛肉就性燥而不伏,就不容易被降服,而易燥动。那所以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吃猪肉是最好的,羊肉也可以。牛肉能够长气力、益筋骨,但是呢,也容易生燥邪,容易因其性燥而生邪。那如果狗肉呢?就更燥了。还有一些大补的东西了,那也可能比较温燥的, 比如说鹿角、鹿肉、鹿血,那温燥就更厉害了。这些东西如果用在本身就有阳气相对不足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好的啦。可是如果长期的食用,或者本身的阳气并没有什么虚损,那么就容易变成一种阳邪,反而伤及内脏了。
或者是各种劳伤,尤其是劳神和房劳所伤,更容易伤津液。劳神暗耗的是阴血;房劳消耗的是精血。阴血和精血都是属于阴的,它们的消耗就必然会导致机体组织失于濡养,最后出现内燥证。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血瘀证。血瘀本身是不会产生燥的,但是瘀血留于经络,经络就失其濡养。为什么呢?因为它阻滞了气血啊!瘀血留于此处,则此处之下,皆失所养。所以瘀而失养,是内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前面我们讲瘀血的时候,为什么有一个重要的见证叫做肌肤甲错了。你看,肌肤甲错不就是燥的一个表现吗?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人体内燥所伤最常见会体现在哪些脏腑上呢?主要是在肺、胃、大肠和肾这几个脏腑比较明显。
肺,它本身五行就是应金,为燥邪所应。所以呢,燥邪如果要伤人,外燥首先就喜欢伤肺。而内燥呢,也是同气相求,容易由肺而生,再反伤其肺。我们知道,“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肺就主这个上焦之气。如果肺气失宣,那么就不能够宣五谷味,以濡养周身。这样不就容易出现内燥了吗?再或者肺气为外感或是内生的各种热邪所灼伤,也会导致津伤而生燥。那么如果是肺燥,它的主要表现就是所谓的燥咳证。咽干、口燥、咳嗽、痰少粘而难出等等。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五行也是属金,也非常依赖津液的濡润,因为金水相生嘛。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大肠能得到津液的濡润,那么,它就能够主变化而出,这样的话,大便就能顺畅的排出体外了。可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津液不能濡养大肠呢?那么大便就干结,这就是所谓的热结证。
胃为阳土,与脾为阴土相对应。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润而恶燥。它喜欢有更多津液来滋润,才能更好的行使它和降的功能。那如果说胃中津液不足,失其濡润,就会内生燥邪,导致胃气不降。
肾藏元阴元阳,各种原因产生的疾病,都可能因为久病及肾,最后伤及根本,导致元阴的不足。而如果肾阴不足,那么一身的阴液,其实都是亏虚的,那当然也就容易内生燥邪啦!一旦内燥产生,它会有什么见证呢?后人在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补了一句:“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所以它的主要见证就是形体的消瘦啊,肌肤的干燥、不润泽啊,甚至是起皮、落屑、皲裂等等,以及口燥、咽干、唇焦、舌上无津、鼻干目涩、爪甲脆泽啦等等。总之,各种干燥失养的证候就是内燥的主要见证了。
本文是孙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