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善闻 三甲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让男人娇羞的“前列腺液检查”,您了解吗?

2084人已读

陈善闻, 张杰

前列腺是男性最大的附属性腺体,具有外分泌与内分泌功能。前列腺直径青年时3~4cm,重量20克。其主要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是构成精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精液的凝固与液化的过程,并提供精子生存的营养物质。前列腺的分泌构成占正常男性精液的25%~33%。前列腺的组织内细胞有基上皮和主上皮。前列腺液的分泌主要是主上皮细胞分泌。其分泌过程具有浆分泌和局部液滴分泌的特征。

1.jpg

前列腺分泌的液体叫前列腺液,里面富含卵磷脂小体、锌、柠檬酸、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物质,参与精液的组成(约占精液的30%),维持精液的量及PH值,为精子提供能量。

2.jpg

一、 为什么要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3.jpg

当男性朋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线分叉、尿后余沥、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流出乳白色分泌物等症状时,首先要考虑有前列腺炎的可能。

对于前列腺炎的诊断除了要结合病史、症状、直肠指诊、尿常规检查外,最重要的就是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前列腺液是由前列腺分泌的黏稠的乳白色半透明液体,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分泌受雄性激素的控制,成年男性的前列腺会不断产生前列腺液,分泌量因人而异。前列腺液存在于前列腺的腺泡内,当前列腺处于炎症状态时,前列腺液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能够协助诊断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需要按摩前列腺,取出前列腺液送化验室检查。通过这个结果可以判断前列腺液中是否有炎症的证据。因此,要做前列腺液的检查。

二、如何提取前列腺液

1、建议禁欲3-7天,因为排精及情绪兴奋可使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增高,影响诊断,但如果禁欲超过7天,前列腺也会有白细胞积聚,可能会造成炎症的假象。

2、首先患者应排空大便,按摩前取“弯腰扶椅位”,露出龟头及尿道口,施术者右手示指带指套或乳手套,也可用避孕套代替,涂抹少量凡士林或石蜡油在指套上,操作时先在肛门周围按摩几下,促使肛门肌肉放松,然后将示指慢慢入肛门,指腹向下,在其下方大约3—4cm处可扪及栗子大小的列腺,中央有一浅沟。在前列腺两侧叶自外上方向内下方各按:3—4次,再在中央沟从上向下依次按压3—4次,此时患者会有排尿感,并有乳白色液体自尿道流出,用玻璃片接着,就可送检。如无液体流出,可在按摩后取尿送检,只要按摩后尿液混浊,说明有少量前列腺液经按摩挤压后进入尿道,被尿液冲出。

4.jpg

5.png

3、急性前列腺炎禁按摩前列腺,有痔疮的患者慎行。

4、取出前列腺液后要立即送检。

6.jpg

7.jpg

(可视化前列腺液检测设备)

三、前列腺常规检查单主要有哪些内容?

前列腺液检查主要包括前列腺液一般性状检查和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

(一)正常结果

1.前列腺液一般性状检查的指标和正常参考值如下:

8.png

2.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的指标和正常参考值如下:

9.png

(以上数据均来自《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前列腺液外观

前列腺液外观是乳白色稀薄液体,当外观呈黄色、红色、棕红色或含黑色血块都是不正常的。黄色或浑浊粘稠,见于前列腺炎;血性见于精囊腺炎、前列腺炎、前列腺结核、结石肿瘤等,也可能是前列腺按摩用力过重所致。

(三)前列腺液量

前列腺液量一般<2ml,量过多或者按摩不出来(排除技术问题)都是不正常的。减少见于前列腺炎;多次按摩无前列腺液排出,提示前列腺分泌功能严重不足,常见于前列腺的炎性纤维化、某些性功能低下病人。增多主要见于前列腺慢性充血、过度兴奋时。

(四)PH值

前列腺液的PH值变化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PH值高于6.5,提示可能有前列腺炎,炎症反应越严重,pH值越高。此外,70岁以上老年人前列腺pH可略增高,混入较多精囊腺液时pH也会增高。

(五)卵磷脂小体

卵磷脂小体的减少很可能是前列腺炎(由于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类)的表现,当卵磷脂小体少于正常值的50%时,对诊断前列腺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形态特征:正常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几乎布满视野,直径约150nm,呈圆球状,与脂滴相似,折光性不定,分布均匀或有成堆现象,多小于红细胞,可小至红细胞的1/4。卵磷脂小体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外器,由前列腺上皮分泌,它有3层膜结构,有时候可以看到5层甚至更多的结构。前列腺炎患者和老年人卵磷脂小体減少,但也常见到正常成年人卵磷脂小体减少,所以不能单纯以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减少作为前列腺液异常的指标 (图3-1 1~6)。

1.卵磷脂小体活体新鲜镜检

10.jpg

1~6 卵磷脂小体 1~3光镜高倍镜下卵磷脂小体,4~5相差高倍镜下卵磷脂小体,6相差油镜下卵磷脂小体。

临床意义:前列腺液与精液混合,卵磷脂小体主要作为精子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功能。卵磷脂小体减少反应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异常,有学者报道卵磷脂小体少于50%,就会对患者的性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卵磷脂小体减少而且成堆出现时,是前列腺炎症反应时,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类所致。卵磷脂小体的多少可作为前列腺炎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白细胞越多,卵磷脂小体就越少,由于炎性反应,前列腺小管肿胀,导致前列腺主上皮液泡分泌减少,造成卵磷脂小体减少。

应用评估:卵磷脂小体的多寡反应前列腺的生理与病理水平。正常应该满视野,减少反应了炎性的变化。

2.卵磷脂小体的染色特征

11.jpg

12.jpg

形态特征:卵磷脂小体瑞吉染色后,可以看到内部有沟回状结构,淡染、粉红色,形态不一,但其中没有内含物,如果有了内含物可能是微生物感染。因为卵磷脂小体富含胆固醇,而支原体的发育、分裂繁殖,需要高浓度的胆固醇,所以,卵磷脂小体是支原体密集场所。活体时在相位差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动态的支原体,在瑞-姬染色淡染,延长时间,可以显现颗粒状支原体小体特征。

临床意义:前列腺液与精液混合,卵磷脂小体主要作为精子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功能。卵磷脂小体减少反应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异常,有学者报道卵磷脂小体少于50%,就会对患者的性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卵磷脂小体减少而且出现成堆,是前列腺炎症时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类所致。如果染色观察看到卵磷脂小体内有淡染或浓染紫蓝色的颗粒,提示有微生物感染的可能,应引起临床注意。

应用评估:染色检出是为了观察卵磷脂小体内的微生物(支原体),借以提高诊断水平。

3. 卵磷脂小体判断标准

前列腺液中富含卵磷脂小体,计作:++++/HP(每高倍视野下4个加号),不应低于+++/HP。卵磷脂小体减少是前列腺炎的主要表现。

13.png

14.jpg

15.jpg

16.jpg

(六)白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内有散在白细胞,通常为0~5个/HP。炎症时排泄管引起不畅,按压后可见大堆脓细胞,如每高倍视野超过10个白细胞,即可诊断为前列腺炎,每高倍视野达3~8个白细胞,仍有患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患慢性炎症时,前列腺液内含有大量变形细胞,即吞噬细胞。

1.前列腺液内有散在白细胞形态特征:前列腺液白细胞可见散在与成堆存在,为颗粒状灰白色,圆形或半圆形,折光强的球体。可有新鲜、陈旧、破损、残体之分。

17.jpg

7~12光镜和相差镜下的白细胞和吞噬细胞 7~9白细胞(脓细胞),10~12吞噬细胞;7、8、10光镜高倍镜下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图像,11相差高倍镜下吞噬细胞图像;图9、12相差油镜下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图像

在改良瑞-姬氏染色下,中性粒细胞约占60%~80%,巨噬细胞约占20%~30%,淋巴细胞小于10%,嗜酸性粒细胞较少见。在改良瑞一姬氏染色的前列腺液涂片中,可见到涂片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

18.jpg

13~18 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细菌,及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13中性粒细胞,14~18中性粒细胞内外的细菌。

部分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查时并未在尿道中挤出脓性分泌物,但采集到的前列腺液却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取此脓性分泌物涂片做改良瑞一姬氏染色可见到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即淋球菌

19.jpg

19~22 前列腺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淋球菌 19~20中性粒细胞吞噬淋菌(改良瑞一姬氏染色),21中性粒细胞吞噬淋球菌(革兰氏染色),22巨噬细胞吞噬淋球菌(改良瑞 姬氏染色)

临床意义:前列腺检查的白细胞检出的数量一直是争议的问题。Thin(1997)认为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前列腺液白细胞正常值的上限为5/HP,在6~9/HP可考虑炎症,观察白细胞集簇或成堆分布平均白细胞为8.6/HP,如果以10/HP为临界值则可能漏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人认为>15/HP为增多,欧洲医生认为>20/HP为增多。前列腺液白细胞还涉及前列腺疾病的分型,为此,前列腺液白细胞检查十分重要。建议:染色检查并分类,是提高诊断与疾病分类的关键,新鲜检查误差极大,不利临床诊断与治疗观察。

应用评估:根据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多寡,区分前列腺炎性程度与分型。

2.前列腺液中条索状白细胞特征与临床意义

形态特征:白细胞呈条索状,黏液附着和包绕白细胞与卵磷脂小体。

20.jpg

21.jpg

22.jpg

临床意义:前列腺液内白细胞的分布特点,在判断炎性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白细胞成堆或集簇分布往往提示可能存在重度前列腺的炎症,在集簇分布特点的前列腺液内炎性细胞较多,说明炎性反应较重,就是低于诊断标准也不能排除前列腺炎的存在。白细胞正常前列腺液中,WBC0~5~10/HP,分散存在,属于凋亡状态。若WBC>10/HP,聚集、成簇分布,是慢性前列腺炎的指征之一,属于炎性反应状态。报告结果应:散在、满视野、大堆、小堆、条索状、管型状、吞噬状态、活跃、陈旧、破碎,可以更细致观察提示炎性程度。

应用评估:根据前列腺液白细胞的分布状态,可以提示炎性反应的程度和考核疗效的指标。不仅看到多少的变化,也要看到其分布状态出现的不同变化。如果已经才陈旧转变为新鲜时,说明陈旧性炎性状态,已经发展为代偿性恢复状态或者是前列腺小管疏通,陈旧性排出,活跃的白细胞出现,有时可能量大,应该看到这是陈旧性炎性损伤的恢复状态的一种现象,为此临床应动态性、多态性思考与评估结果。

3.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分级标准

正常前列腺液中可以含白细胞,但<10个/HP(每个高倍视野下不超过10个);白细胞>10个/HP是诊断前列腺炎的主要指标。

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下白细胞有10~19个,计+/HP;

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下白细胞有20~29个,计++/HP;

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下白细胞有30~39个,计+++/HP;

如果每个高倍视野下白细胞>40个或满视野,计++++/HP;

临床上认为报告白细胞数量大于10个/HP或成堆出现,即可诊断为前列腺炎,特别是前列腺液中发现含有脂肪的巨噬细胞,基本可确诊为前列腺炎;报告大堆、小堆、条索状(镜下WBC成大堆并有黏液形成),说明存在前列腺导管(腺管)堵塞现象;报告白细胞活跃表示吞噬旺盛,说明急性炎性反应,报告白细胞陈旧说明处于慢性期。不要把化验单上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作为“晴雨表”。如果经治疗后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了,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反而增加,这可能并不意味着病情加重,而是堵塞的腺管疏通了,是疾病有所改善的表现。

23.png

(显微镜下的白细胞)

24.jpg

(显微镜下可见:白细胞大于10个/HP)

25.jpg

(显微镜下可见:脓细胞团,提示前列腺有明显感染)

26.png

(显微镜下见:白细胞4+,脓球4+,10倍视野)

(七)红细胞

正常前列腺液中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当前列腺出血或按摩手法过重时,也可人为的引起出血,此时镜检可见多量红细胞。

27.jpg

28.jpg

23~25 前列腺液中的红细胞 23光镜高倍镜下的红细胞,有时呈缗钱状;24~25相差油镜下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前列腺液中的红细胞为正态红细胞)

(八)前列腺颗粒细胞特征

颗粒细胞(库氏细胞,Kurloff“ s cell)为体积较大细胞,因脂肪变性或吞噬作用,使胞浆内含有多量卵磷脂小体样颗粒。此细胞在炎症时常伴大量脓细胞出现,通常为巨噬细胞,此种细胞在老年人前列腺液中较多见。

29.jpg

30.jpg

形态特征:脂质巨噬细胞为圆形,体积比较大,内含物均为细胞的残余体、淀粉颗粒,为细胞清除功能形态,可以吞噬巨大淀粉颗粒、细胞碎片和残余物,是典型的清道夫细胞。

31.jpg

26~30 前列腺颗粒细胞(库氏细胞,Kurloff” s cell)

26~28光镜高倍镜下颗粒细胞,29~30相差油镜下颗粒细胞

32.jpg

31~33 前列腺颗粒细胞(库氏细胞,Kurloff” s cell)

改良瑞-姬氏染色镜下颗粒细胞

临床意义:前列腺颗粒细胞(脂质巨噬细胞)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内,主要的炎性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脂质巨噬细胞),白细胞和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增多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最有力的依据。这些脂质巨噬细胞在正常年青人的前列腺液中很少看到,在老年人在经常可以看到。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可以升高8~10倍,在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则更加显著。说明含有脂质滴的巨噬细胞具有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可吞噬细胞碎片、白细胞、细菌和淀粉颗粒。有学者报告20例正常人前列腺液中巨噬细胞计数为115±25/μl,前列腺炎患者为942±25/μl(高9倍)。

应用评估:前列腺液内出现脂质巨噬细胞可能为慢性前列腺炎,在青壮年具有临床意义;在老年人前列腺液中也可以检出,无临床意义。

33.jpg

34.jpg

35.jpg

形态特征:前列腺颗粒细胞瑞-姬染色后,脂质巨噬细胞为核圆形,可见核分裂,核微体可见,核内有空泡;浆内有较多空泡较多和吞噬残余物(由于染色涂片经水洗,内含物脱落,显示大量空泡,实际空泡中新鲜时有内含物)。其形态与精液中吞噬细胞不同,可能来源不同,精液来自睾丸的间质组织;前列腺颗粒细胞来自前列腺组织。

临床意义:前列腺颗粒细胞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内常见细胞。在前列腺炎检出的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脂质巨噬细胞),白细胞和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增多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这些脂质巨噬细胞在正常年青人的前列腺液中很少看到,在老年人在经常可以看到。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可以升高8~10倍,在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则更加显著。说明含有脂质滴的巨噬细胞具有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可看到吞噬细胞碎片、白细胞、细菌和淀粉颗粒。有学者报告20例正常人前列腺液中巨噬细胞计数为115±25/μl,前列腺炎患者为942±25/μl。染色镜检可进一步观察到吞噬的内含物,籍以鉴别炎性程度。

应用评估:依据前列腺液中的颗粒细胞可以作为前列腺炎的诊断指标之一。

(九)淀粉样小体 淀粉样小体由磷酸钙沉淀后形成,与胆固醇结合可形成前列腺结石。

36.jpg

前列腺结石(曾称淀粉样小体) 新鲜 镜检

37.jpg

形态特征:结石是由脂肪、核蛋白、晶体嘌呤、胆固醇等包绕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呈放射状结构的小体(陈旧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年轮结构,可能是与形成的时间长有关)。微黄、黄色、深黄色,大小不等,直径小的仅为1毫米,大的可达3-4毫米,约为WBC 10倍;数量多少不等。有机物的核心经常可能是血块、细菌、坏死组织“淀粉样体“的物质。也有报道认为是磷酸钙沉淀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前列腺结石。一般老年人较多,前列腺炎患者明显增加;青壮年出现与前列腺炎有关;老年人射精过少,前列腺液结石出现无意义。

38.jpg

47~50 淀粉样颗粒 47光镜低倍镜下图象,48光镜20倍物镜下图象,49~50光镜高倍镜下图象

临床意义:在前列腺疾病的患者中,前列腺结石的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它常与慢性前列腺炎伴生,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一般认为前列腺结石的形成与尿液的返流,钙质、盐类、分泌物郁滞等有关。也有报告认为与支原体感染有关。前列腺结石可阻塞前列腺小管,使前列腺液分泌不畅,往往加重前列腺的症状。

应用评估:前列腺结石常常与慢性前列腺炎伴随而生,可以作为前列腺不良反应的一种表现,提供给临床。

(十)前列腺液上皮细胞显微镜检查

39.jpg

40.jpg

前列腺主上皮细胞与基上皮细胞,瑞-姬染色

形态特征:前列腺组织由30~50个管泡腺组成,最后汇成16~32条导管,直接开口于精阜两侧的尿道侧隐窝内。前列腺上皮细胞有3种:分泌性上皮细胞(主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基上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性上皮细胞数量最多,为单层柱状或复层柱状;细胞的排列如栅栏,彼此之间通过整合素受体连接在基底膜上。基细胞数量少,位于主细胞与基膜之间。细胞呈圆形,细胞质较少,核大而不规则,其长轴与基膜平行,染色质比较致密,核微体明显。

临床意义:前列腺上皮以凋亡形式进行前列腺内细胞平衡,前列腺液检出可以看到少量上皮细胞,一旦凋亡上皮细胞减少则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在前列腺的检查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应用评估:前列腺上皮过多和过少出现,都要引起临床注意。过度凋亡有可能是不良的信号;过少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信号。应与白细胞区分并鉴别。

(十一)前列腺类管型(pyostate similar cast)

41.jpg

42.jpg

前列腺类管型(pyostate similar cast)活体 镜检

形态特征:条索状、黏液状、透明黏液,其中含有白细胞、淀粉颗粒、细胞碎片和前列腺结石。为前列腺液粘液蛋白浓缩、变性、凝固,在排出前列腺小管时,形成的一种固化状态特征。

临床意义:前列腺类管型是由于前列腺炎导致前列腺小管阻塞,流通不畅,前列腺细胞液、分泌物形成大条索状黏液,前列腺类管型出现在前列腺液的镜检中,说明炎性反应较重,炎性时间较长。老年人的前列腺液中易发现。前列腺管型提供临床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具有临床意义。

应用评估:前列腺管型的出现,提示前列腺炎伴随前列腺小管有阻

塞的现象。

(十二)前列腺液中的凋亡白细胞——瑞-姬染色特征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

48.jpg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凋亡 瑞-姬染色

形态特征:前列腺液白细胞可见散在与成堆存在,染色观察可以看到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凋亡,特征为核固缩、浓染、边聚和凸出的典型细胞凋亡形态。成堆的炎性反应特征。因为细胞凋亡属于细胞正常死亡,属于生理性死亡,过多凋亡属于病理状态,所以在前列腺液单纯以白细胞作为指标,如何区分前列腺液中生理性死亡与病理性死亡的白细胞,已经提到日程了。笔者提出应该染色区分,为精确诊断前列腺炎,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意义:前列腺检查的白细胞检出的数量多少与前列腺炎的关系一直是争议的问题。我们对前列腺液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前列腺液内的白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凋亡的中性粒细胞;一种为死亡的中性粒细胞。为此,推测在前列腺内发生炎性时,可有炎性中性粒细胞坏死,同时有中性粒细胞凋亡出现,为此,精确的前列腺液白细胞分类,应进行染色观察,进一步对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进行死亡与凋亡的分类探讨,是非常重要的探索课题。

应用评估:根据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多寡,染色观察白细胞坏死与凋亡区分前列腺炎性程度与分型以及诊疗是有帮助的。

(十三)前列腺液阴道滴虫(活体)

49.jpg

阴道滴虫(活体)

形态特征:前列腺液偶尔可见散在的阴道滴虫,新鲜时游荡活跃,以鞭毛和波动膜摆动游走,易观察。染色观察可以看到虫体内细胞核、轴柱、三根前鞭毛和于虫体前1/3的波动膜。

临床意义:前列腺检出阴道滴虫,很可能来自性伴侣,进一步检查性伴侣,同时治疗。

应用评估:前列腺液中检出阴道滴虫说明感染,应该夫妻同时治疗。

(十四)巨噬细胞 在慢性炎症时,前列腺液中可见到大量巨噬细胞和吞噬性巨噬细胞,占细胞总量的20%~40%,并可见到吞噬有细胞碎片和细菌的吞噬性巨噬细胞。

前列腺液涂片中的巨噬细胞经改良瑞一姬氏染色可分为幼稚型、成熟型、分裂型和吞噬性巨噬细胞型。幼稚型巨噬细胞的特点为细胞较规则,园形成椭圆形,核呈园形、椭圆形或较规则,核质可细致也可较粗糙,可见校仁,胞核占胞体的比例较大,有时误认为是昇常淋巴细胞;成熟型巨噬细胞胞体欠规则,胞体边缘可见尾足,核欠规则,核占胞体的比例可大可小,常被认为是单核细胞;分裂型巨噬细胞,常在巨噬细胞大量增多的前列腺液中出现,细胞核呈现有丝分裂;吞噬性巨噬细胞常较其他巨噬细胞大,常见到胞体内吞噬有大量退化的细胞核和细菌。

50.jpg

巨噬细胞 34~37幼稚型巨噬细胞,38~39成熟型巨噬细胞,40~41巨噬细胞分裂型

51.jpg

42~46 吞噬性巨嗾细胞

42吞噬有细菌的吞噬性巨噬细胞,43~46吞噬有白细胞及大量细胞核的吞噬性巨噬细胞,吞噬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核常被挤到边缘

(十五)精子、脂滴、结晶及不明物质 在按摩前列腺时若压迫到精囊腺,可以在前列腺按摩液中检出精子。另外,在前列腺液中偶可检到脂滴、结晶及不明物质。

52.jpg

51~56 前列腺按摩液中的精子、脂滴、结晶及不明物质 51光镜高倍镜下前列腺液中的精子,52相差高倍镜下前列腺液中的精子,53光镜高倍镜下前列腺液中的脂滴,54光镜高倍镜下前列腺液中的结晶,55~56前列腺液中的不明结晶

这些检查中的项目,以PH值、卵磷脂小体、白细胞最具临床意义,是主要检查指标。您了解吗?

总结:1、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炎的主要方法,白细胞为炎症的标志,卵磷脂小体为前列腺上皮细胞所分泌,炎症时,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功能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也导致卵磷脂小体减少。当镜检时白细胞>10个/HP,且成堆存在,上皮细胞量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且分布不均匀或有成堆现象,腺液外观无明显改变时,可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而前列腺液浓稠,外观呈不同程度的脓性或脓血性液体。镜检时可见大量成堆白细胞及上皮细胞和不同数量的红细胞,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提示前列腺严重感染或脓肿。红细胞增多或大量出现,常认为由精囊炎、前列腺化脓性炎症及前列腺癌等病变所致,当然若按摩用力过重也可引起红细胞大量出现。

2、 前列腺液 pH值与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的关系: 前列腺液 pH值增高,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的检出量减少; pH值减低,白细胞减少,卵磷脂小体的检出量增高。对临床诊断有意义。

3、患者多次按摩均无前列腺液排出,往往提示前列腺分泌功能严重不足,一般认为是前列腺炎症性纤维化和某些性腺功能低下等疾患。

4、一般泌尿外科或男科医师认可的是前列腺液常规检查3次以上正常,才可视为痊愈。这是因为,前列腺由30-50个腺泡组成,借助15-30条导管(腺管)开口于尿道,按摩取液时,有时候感染小房病灶的EPS因导管堵塞未能把有炎症的部分挤出,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就很多,或成堆,或满视野,而有时也会挤出的前列腺液则可能来自于无感染的腺泡,前列腺液就是正常的。所以,临床上可遇到一些患者,首次检查前列腺液常规中的白细胞数有可能正常,但前列腺局部的压痛肿胀体征却很明显,经过治疗后堵塞的导管畅通了,症状减轻了,复查时又可见到成堆的白细胞。

5、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不能作为前列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因为:(1)前列腺中不同部位的炎症程度往往不同,前列腺按摩取得的标本常常以中央带腺泡分泌液为主,而前列腺炎好发于外周带,外周带腺泡中聚集的白细胞无法进人标本,所以某一次收集的前列腺液难以准确反映整个前列腺的病变。(2)前列腺发生炎症时,腺腔内有炎性细胞和炎性渗出物存留,腺体上皮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分泌功能降低,卵磷脂小体分泌减少。但是,卵磷脂小体数量的减少仅仅反映了前列腺炎症的浸润程度,并不能反映腺_上皮受破坏的程度。(3)前列腺炎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患者症状不单纯是由前列腺局部的细菌感染和炎症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当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盆底神经肌肉痉挛等非致炎因素的作用下更表现这种特点。


因此, 前列腺炎的患者,一定要重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对病情的指导意义,既不能忽视这项检查,也不能畏惧这项检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时还需反复检查几次,以判断病情的状况与治疗效果。此种检查虽略有不适,但患者一定要克服心理障碍,不应讳疾忌医。拒绝检查,耽误病情,就得不偿失。

陈善闻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