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结节需要那些影像学检查
通过影像学提升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
乳腺结节常见于乳腺增生病或乳腺小叶增生等疾病,其病理上为乳腺纤维组织及上皮增生;部分可为恶性病变。现代医学证实,乳腺结节发病与雌激素分泌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过量雌激素可促进乳腺管及周围纤维增生,且常伴有乳腺疼痛、结构改变等症状,目前西医对早期乳腺结节并没有特效疗法,如无恶性指征则以临床观察为主。
如乳腺结节小于5mm的多发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结节,一般都可以先观察,定期复查,每3到6月检查一次。大于5mm的结节,需通过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来判断,如是BI-RADS3类结节,小于2厘米的,年轻人多数是纤维腺瘤;如是单个结节并有持续长大趋势则需到医院就诊并进一步检查确诊。BIRADS4类及以上结节,应到医院专科诊治。
众所周知乳腺检查常以B超和钼靶为主,但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两者检查提示有恶性征象,有不想做穿刺的话,进一步检查需要那些?下面给各位朋友一一道来:
彩超和钼靶:乳腺结节以彩超与钼靶的无创性检查为主,彩超能对可触及的乳腺异常进行成像,区分囊性和实性肿块,能显示可疑、需要活检的实性肿块特征。且图像较为清晰,可以明确肿块的大小和性质,判断是否有淋巴肿大,预测肿块的良性及恶性。尤其可以识别致密型乳腺中的隐匿性乳腺癌,评估短期内最小肿瘤的变化更为准确。但由于乳腺结节患者受生理期的影响彩超容易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情况,钼靶X 射线不会受到女性生理的影响,因而误差率较低。但钼靶对于病变重叠时,因显像特点的局限性,导致其无法全貌将病变完整显示,故易会有漏诊的可能。
故30岁以下女性、或致密型乳房的不易钼靶检查,而35岁以上母系有乳腺癌家庭史者,35岁以上初产或未有生育史者,患者有乳腺增生及乳腺良性肿瘤者,临床或彩超怀疑乳腺有病变者,绝经期超过55岁者,均应1-2年钼靶定期检查1次为宜。既能起到早期诊断,又避免了频繁的钼靶检查所产生放射损伤的不足。
如果钼靶和彩超确定患者有恶性征象,又不想做穿刺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CT和核磁共振来进一步检查。以提升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
CT:适应以下症状:1、乳腺水肿、乳房发育较小或致密型乳房,2、贴近胸壁、腋下或乳腺外上方的肿块。3、钼靶和超声不能确诊的。4、恶性结节术前TNM分期评价及制定治疗计划。5、乳腺术后复查
其优势如下:1、了解的原发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如皮肤和胸壁的浸润程度,腋窝、内乳淋巴结区、纵隔及部分肺实质情况,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分期和治疗计划的制定。2、对小乳房、贴近胸壁和腋下及致密性乳腺病变可准确地显示病灶。3、通过增强CT可以发现隐匿性恶性乳腺结节,4、由于其分辨率高,可以评估远处的肺、脑、骨等转移病灶。
多表现:1、肿块:有分叶状、结节形、不规则形及圆形、类圆形等形态,密度多为不均匀,增强扫描一般表现为病灶均匀或不均匀的明显强化,较大肿块内可出现中央区低密度坏死区。2、局部致密浸润,结构扭曲。3、恶性钙化,表现为形态多样,成堆的分布。大多表现为簇状分布的针尖样、泥沙样、小杆状、线样或分枝状等。一般认为超过5枚/cm2的成簇微小多形性钙化应提示乳腺癌。直径小于0.5mm,以及多形性、异质性、分枝样钙化为高度可疑恶性钙化。
核磁共振:1、主要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2、用动态观察的方法来鉴别良恶性病变。3、观察乳腺癌的浸润情况。其优势如下:首先其对软组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成,有利于影像诊断。其次,其可以发现直径3mm的多发恶性结节,而对乳管内浸润的敏感性达91%。最后可以作为乳腺区段切除术前的必要检查。
本文是张林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