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及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传统观点认为与长期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其中,高血糖是最基本的病因。高血糖不仅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还会引起外周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发生障碍,使神经缺血、缺氧进而逐渐造成神经损害。
近年来,学术界又提出了“氧化应激损伤学说”,该学说认为线粒体超氧化物过多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周围神经病变,一类是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早期:双手或双脚有发凉感、灼热感、瘙痒、蚁走感(像蚂蚁在爬)、过电感等异常感觉。中期:双手或双脚麻木或疼痛晚期:双手或双脚肌肉萎缩,活动不灵,失去功能早期的症状可能会持续几周,中期症状可能会几年,进入晚期可能数周就会出现功能的障碍。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
消化系统: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食道蠕动减慢和胃排空能力减弱,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后食物反流,胃排空时间延长,恶心、呕吐。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便秘交替或阵发性夜间腹泻等。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可并发胆石症、胆囊炎等。
泌尿生殖系统:膀胱张力低下可出现排尿无力,尿潴留。长期残余尿增多易致尿路感染。当病变累及骶髓植物神经时,可出现阳痿、早泄、逆行性射精。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塞,严重者可心搏骤停。
瞳孔异常:两侧瞳孔不等大或不对称,或瞳孔缩小。
排汗障碍:表现为下肢及躯干下半部少汗或无汗。头部及上半身代偿性多汗。严重时影响体温调节。此外还可出现味觉性出汗,即进食时头颈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包括以下:
(1)戒烟、戒酒,合理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病因治疗:控制血糖和血压、纠正血脂异常、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
(3)对症治疗:控制疼痛、改善神经病变引起的麻木等不适;
(4)手术:比如外周神经减压术,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流和疼痛。

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主要有甲钴胺、硫辛酸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扩血管药,临床上常用的有己酮可可碱、前列地尔等。

其中己酮可可碱缓释片可以通过扩张微血管直径、降低血液粘滞度,继而增加局部组织血流量、显著改善血流灌注。因此,己酮可可碱缓释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的症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因本品具有扩血管作用,建议同时应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血压监测。如果血压确实有降低,应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本文是孔大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