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TMD的咀嚼肌维生素注射治疗
作者:黎星阳 张清彬
颞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0.5-1厘米处,是唯一双侧联动关节,关节运动精细且复杂,由颞骨与下颌骨及周围肌群、筋膜组成,俗称“牙铰”或者“挂钩”。由于颞下颌关节运动的复杂性,在各种不良口腔习惯、口腔异常情况的影响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在人群中高发。
TMD作为口腔疾病的疑难杂症,该病并无明确病因,且疾病诊断分型较多。相较于最常见的关节盘移位,今天我们浅谈一下另一种TMD常见分型-“咀嚼肌功能紊乱病”。咀嚼肌功能紊乱病又分为翼外肌功能亢进、翼外肌痉挛、咀嚼肌群痉挛、肌筋膜疼痛等。
咀嚼肌功能紊乱病常见症状为咀嚼肌区域压痛、自发痛、咬合痛、张口受限或闭口运动受限,常见在张闭口运动时出现“肌肉紧绷感”。咀嚼肌功能紊乱病常由于咀嚼肌功能不协调造成,由大张口运动、咀嚼硬物、不良口腔习惯诱发,患者发病前常有紧咬牙、大口咀嚼较硬食物的经历,如坚果、苹果、螃蟹一类食物。少数患者由于面部特别是下颌角区域注射肉毒素瘦脸、切削下颌角美容手术瘦脸后,依然保留原有咀嚼较硬食物的习惯诱发锯锯肌功能紊乱病。
咀嚼肌功能紊乱病发生疼痛的区域与咀嚼肌分布位置相近。其中在颞下颌关节前约1-2厘米,颧弓下区域为翼外肌、翼内肌的疼痛区域(图1),颞下颌关节上方颅骨侧方区域为颞肌疼痛区域(图2),耳下约2厘米,下颌骨内侧区域为茎突肌群疼痛区域(图3),下颌骨下缘稍内侧约2厘米为颌下肌群疼痛区域(图3)。

图1:翼外肌、翼内肌位置示意图

图2:颞肌示意图

图3茎突区域肌群及颌下肌群示意图
当发生咀嚼肌紊乱病时,发生功能紊乱的咀嚼肌区域常伴有压痛或运动疼痛。轻度的咀嚼肌紊乱病在解除了诱发因素后能通过良好的休息与热敷可恢复。但若咀嚼肌疼痛症状较重或维持超过1周,一般需要到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治疗。咀嚼肌紊乱病的常规治疗为咀嚼肌维生素注射治疗,对时间较长、涉及功能紊乱的咀嚼肌较多的需佩戴咬合板治疗。咀嚼肌维生素注射治疗是利用维生素B12对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及利多卡因局麻药对肌肉急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对肌肉疼痛、痉挛、紊乱情况进行调理(图4)。常见咀嚼肌紊乱病在经过3-5次的咀嚼肌维生素注射治疗后均有较好效果。对于咀嚼肌紊乱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咀嚼肌维生素治疗联合咬合板治疗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咀嚼肌紊乱病为肌肉软组织功能紊乱导致的关节功能紊乱、疼痛的疾病,在不继发关节内紊乱、关节骨质破坏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咀嚼肌维生素治疗、咬合板治疗均有不错的疗效,并且预后较好。因此,纠正不良口腔习惯,早期发现颞下颌关节疾病,积极进行干预治疗,是维护颞下颌关节健康的重要之举。


图4颞肌区域、咬肌区域咀嚼肌维生素注射治疗示意图
如您有颞下颌关节疾患等相关问题,欢迎前来我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咨询。
1.电话咨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荔湾院区颞下颌关节科:020-8850186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越秀院区颞下颌关节科:020-81192553
2.微信公众号关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荔湾院区/越秀院区颞下颌关节科,即可方便快捷挂号就诊。
本文是张清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