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朝杰 三甲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谷固醇血症

1166人已读

谷固醇血症(sitosterolemia),又称植物固醇血症,是由于 ABCG5 或 ABCG8 基因突变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谷固醇等植物固醇代谢障碍,血清谷固醇、豆固醇和菜油固醇含量显著升高,引起黄色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为特点的病变,偶见以溶血和巨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血液学异常。如不能有效控制,青壮年时期死亡率很高。

2018 年 5 月 11 日,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5 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本病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超过 200 例,我国报道 20 余例。因为血液检测常常提示高胆固醇血症,因此本病经常被误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给予高植物固醇饮食,导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谷固醇血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肌腱黄色瘤(图一)和结节性黄色瘤(图二)是谷固醇血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就出现,而且会越长越多。

图一

图二


我们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血栓性疾病,常常在中老年人才会发生。但是,本病主要是血浆胆固醇和植物固醇升高为生化特征,长期高植物固醇和胆固醇,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最小 5 岁心源性猝死。

此外,少数病人可能以溶血性贫血起病。血液检查提示口型红细胞和巨血小板减少,这是谷固醇血症的血液系统特征性表现,常常伴有肝脾肿大和异常出血。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过高的植物固醇进入红细胞和血小板,导致其形态和功能异常,被脾脏破坏,导致溶血而减少。因此,对于不明原因溶血合并血小板减少,不止要考虑伊文氏(Evans)综合征,也要考虑谷固醇血症。

也有少数文献报道,该病以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关节炎和关节痛为首发表现。

谷固醇血症怎么治疗?


(1)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谷固醇血症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应该严格限制植物固醇的摄入,常见的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小麦胚芽、坚果、人造黄油、酥油和巧克力等。此外,还应该避免使用贝壳类和藻类,因为含有大量的藻类植物固醇。

然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植物固醇,因为几乎每种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低植物固醇饮食,仅仅能使得血浆中植物固醇水平降低 30%。此外,此病患儿常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所以也应该限制动物固醇的摄入。

大部分患者通过严格的植物固醇限制及部分动物固醇限制,可以使得黄色瘤消退,生化中总胆固醇降低至正常,但是植物固醇水平仍然较高,往往需要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依泽替米贝和胆汁酸螯合剂消胆胺。据报道,消胆胺可以使得植物固醇水平降低多达 45%;依泽替米贝被认为是治疗植物固醇血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大于 10 岁患者,每天服用 10mg 依泽替米贝的长期治疗研究显示,此剂量是安全有效的。此外,植物固醇血症通常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没有反应,这点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不同,也可以以此鉴别二者。

总之,谷固醇血症容易误诊为普通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类别的高胆固醇血症,通过饮食及药物治疗,对于减少黄色瘤、血液病及心血管并发症非常有帮助。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付朝杰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