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申刚 三甲
申刚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

左上臂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病例

435人已读

作者:焦玉浩 申刚

【基本信息】男、11岁。

【疾病类型】右上臂静脉畸形

【治疗方案】上肢动脉造影+血管内灌注治疗+静脉内注射硬化剂

【治疗周期】3天

【治疗效果】好转

【推荐理由】该案例为左上臂静脉畸形,经过硬化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一、病史概况

患儿20天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臂肿物,隆起于皮肤,椭圆形,质软,可以活动,晨起后自觉疼痛,压痛明显。在当地医院做了超声检查提示左上臂静脉畸形。核磁提示左上臂下段内侧深部梭形占位性病变,范围约18mm*37mm*81mm。诊断是左上臂软组织占位(血管畸形可能性大)。家属通过网上查询,打听到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介入血管瘤科申刚主任在血管畸形这方面很有经验,遂来到申刚主任门诊看病。申刚主任看过病人后,发现了左上臂的肿物,压痛明显。

超声提示左上臂肌层可见6.2*2.7cm 不均质低回声。

核磁可见左上臂下段内侧深部梭形占位病变。

二、治疗过程

患儿完成入院前术前检查,没有明显手术禁忌,于住院第二天就安排入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全麻后,首先使用4F穿刺针穿刺右股动脉,导丝配合导管进入左侧肱动脉,可见病灶处异常染色,微导丝配合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经微导管注入平阳霉素。后利用穿刺针多点多角度穿刺病灶,回抽可见血液,利用DSA引导下将硬化剂注入病灶处,术后加压包扎。手术约30分钟,回病房清醒后患儿正常活动,第二天患儿无任何不适,顺利出院。术后一个月复查,前臂肿胀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静脉内注射硬化剂

静脉畸形科普

1.什么是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 Venous malformation),旧称“海绵状血管瘤”, 是因为其形态和结构类似于海绵从而得名,现已少用。现统称“静脉畸形”。是静脉异常发育产生的静脉血管结构畸形,从独立的皮肤静脉扩张,或局部海绵状肿块,到累及多组织和器官的混合型。出生时即存在,部分可以被发现,大部分于青少年期发病而被重视。

2.为什么会得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的病因尚不明确,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即在不该出现静脉血管的地方长出了多余的一团血管。现在多认为是由于某个或某些基因突变所致。

3.静脉畸形什么时候会发现?

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畸形,即出生时病灶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有些病灶长的很小或较深,过了数月、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因为肿胀或疼痛而被发现。

4.静脉畸形是不是会遗传?

静脉畸形多数为散发,患儿自身基因突变导致,即基本与父母无关,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也很小。在国外和我们的病例中,也有少数家族中出现多名患病者。因此(因此要不要改为但是),遗传风险是很小的。如果要生第二个宝宝,不必过于担心。

5.静脉畸形的好发部位有哪些?

静脉畸形全身各处都有可能长。50%位于头面部,如面部、眼睑、鼻部、唇部、头皮和腮腺咬肌等。其他位于四肢和躯干,以及一些少见部位,如会阴、咽喉、气管和内脏等。可累及皮肤、脂肪、肌肉和骨骼等各种组织。当然也可能长在颅内,需要神经外科处理。

6.静脉畸形外观什么表现?

多为蓝紫色的肿块,质地柔软,突出于皮肤。皮肤温度一般是正常的,或者还伴发红色斑片,即毛细血管畸形。用手按压时,血液被挤出,体积会缩小。而哭闹或低头时,血液更加充盈,体积会变大。还有一些非典型表现,如质地偏硬的深部病灶、皮温偏高等,需要医生仔细鉴别。

7.静脉畸形的发展过程?

静脉畸形病灶会缓慢增大,青春期和孕期是两个生长高峰期。国外研究发现:幼儿有26.1%的几率出现进展,成年之前有74.9%,终生为93.2%。在青春期的进展(60.9%)较儿童期(22.5%)更为明显。弥散型较局限型,肢体和躯干较头颈部的更易出现进展。

8.静脉畸形的危害?

外观:小面积的病灶即会影响,皮肤发蓝或肿胀,就会不好看,体积越大影响越明显。

功能:鼻腔、咽喉病灶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受限;舌头病灶影响吃饭说话;眼睑病灶导致无法睁眼,弱视或失明;四肢病灶引起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体积巨大的病灶都可能出现出血和疼痛,但致命性出血尚罕见。

9.静脉畸形的治疗方式?

a)介入硬化治疗

介入硬化治疗是目前国际主流的一线治疗方式,通过注射硬化剂药物使静脉管腔闭塞,病灶萎缩。创伤小,不留痕,效果确切。

b)药物治疗

静脉畸形药物治疗,现在首选的药物是西罗莫司,又称“雷帕霉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使静脉畸形部分萎缩,或改善持续疼痛等症状。

c)手术治疗

手术对于体积较大或者累及了重要组织结构的的病灶是难以切除的。因为出血非常难于控制,且可能损伤了重要功能,癜痕增生而外形丑陋。因此,一般不会首选切除,只适用于切除栓塞硬化治疗之后难以消退的残余组织或进行外观整形。

d)激光治疗

适合于浅表的静脉畸形,因为激光穿透有限,较为安全。可能出现皮肤损伤而留疤,但不会出现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10.静脉畸形什么时候治疗?

静脉畸形有症状了,就要治疗。比如只要觉得影响外观或功能,均可以开始治疗。部分小病灶,症状不明显或不位于重要部位,或血管弥散细小而难以硬化治疗,可以观察随访,或激光处理皮肤病灶。


科室简介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是北京首个儿童介入/血管瘤专科,一级临床科室,填补京津冀地区儿童介入治疗的空白。目前科室已开展儿童血管瘤、肿瘤综合介入、非血管介入及神经介入手术和治疗。本科室在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KT综合征、PW综合征;视网膜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肝血管瘤、儿童肿瘤的介入综合治疗;儿童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布-加氏综合征、急慢性动静脉血栓、血管狭窄、动脉炎;儿童脑血管疾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科室目前配备血管瘤、淋巴管瘤及介入医学门诊、病房、介入导管室、麻醉恢复室等完整的微创介入诊疗体系。病房目前开放12张床位,引进国际先进的西门子双C壁造影机、Vbeam Perfacta 595脉冲染料激光、Medtronic血管腔内射频消融导管、TEVASON便携式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等先进介入诊疗设备,配备200余种儿科专用介入器材。拥有完善的消毒设备、国内领先的科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现代化的硬件配置,不仅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室创始人申刚主任,从事血管瘤及儿科介入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迄今为止主刀及参与各类介入手术近万余台,并携该领域杰出代表狄奇医生、李三林医生,充分利用新兴介入技术优势,弥补传统治疗不足,为患儿提供更加简便、安全、高效、微创、精准、并发症少的诊疗服务,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疾病诊疗的综合能力,促进儿科事业的发展。

申刚
申刚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