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道下裂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不良影响?尿道下裂手术怎么做?
尿道下裂发病原因
尿道下裂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出生缺陷之一,不同种族和地域的发病率略有差异,在国内大约每300个男童中就有一名尿道下裂患者。
尿道下裂的发病机制和基因突变、胎盘功能不良、环境等因素相关。如患儿为双胞胎、家族中有其他成员也有尿道下裂,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
尿道下裂的不良影响
尿道下裂患者的尿道开口异常,因胚胎期尿道板融合障碍,尿道开口不能达到阴茎头顶端。如尿道开口位于阴茎体近端,患儿站立排尿会尿湿裤子,如果不进行治疗,会影响患儿的日常社会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海绵体发育不对称,尿道下裂患者常合并阴茎下弯,如下弯角度大于30°,会在青春期后引起性功能障碍和勃起疼痛等问题,因此矫正阴茎下弯也是尿道下裂手术的关键步骤。因为阴茎体腹侧尿道和包皮的发育问题,尿道下裂患者的包皮会像“头巾”一样堆积在阴茎的背侧,对外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
尿道下裂的诊断相对容易,但是治疗却是儿童泌尿外科的一大难题之一。
尿道下裂患者缺少完整的先天性的尿道组织,目前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制造出完美的人工尿道进行替代,但是医生也不断的在寻找合适的组织材料进行手术修复。手术的目标是将尿道口恢复至阴茎头顶端、矫正阴茎下弯、修复包皮组织等。最终,我们期望在功能上和外观上达到近似正常小朋友的效果。
医生需要综合以下特点:尿道开口的位置、形状和宽度;尿道海绵体分叉的位置;包皮、阴囊的形态;阴茎体和阴茎头的大小;阴茎下弯的程度等,个性化的制定更加适合患儿的手术方法。
以上情况决定尿道下裂手术非常复杂,报道的手术方式多达三百余种,常用的术式有十余种。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不断革新,尿道下裂手术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非常理想的术式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
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应用包皮、尿道板、阴茎皮肤等自体材料卷管后形成新尿道,重新恢复尿道的完整性。

本文是林德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