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洁教授: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综合治疗策略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Ns)是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复杂的异质性肿瘤,按临床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占30%~40%)和非功能性,按流行病学特征可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按组织学特征可分为G1/G2/G3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和神经内分泌癌(NEC)。
临床中,高达32%~77%的pNENs患者诊断时发生肝转移,肝转移往往是肿瘤进展最快的转移部位,为pNENs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A. Frilling等人将NENs肝转移分为3型:
简单型(Ⅰ型):转移瘤局限于一叶或相邻两段,可行标准的解剖性切除,占20%~25%。
复杂型(Ⅱ型):一叶为主,伴周围较小的、散在分布的卫星灶,但仍可外科处理,占10%~15%。
弥漫型(Ⅲ型):为两叶弥漫分布的转移瘤,通常无法手术干预,占60%~70%。

△A. Frilling等提出的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分型
G1/G2 pNET主要有四种不同的Ⅲ型肝转移表现:①富血供,边界清,中等大小;②富血供,边界不清,呈“满天星”分布;③富血供,边界清,大团块状;④乏血供,边界不清,呈“满天星”分布。
从2016年的ENETS指南和2018年的NCCN指南来看,对于转移性NET患者,主要建议先进行药物治疗或观察,药物治疗无效后才考虑局部治疗。然而,分析NET的一些经典药物临床研究,可以发现肝转移负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疗效。
在SSA抗肿瘤生长的经典临床研究CLARINET中(Martyn E Caplin, et al.Endocrine,2021),肝转移负荷>25%相较于≤25%的患者,PFS缩短一半(24.1 vs 50.8个月)。来自NET CONECT Network的回顾性研究(Elettra Merola, et al.Oncologist,2021)显示,SSA用于Ki-67>10%的患者中,肝转移负荷≥25%的患者PFS同样比<25%的患者更差(9.7 vs 15.0个月)。旨在建立SSA治疗预测模型的GETNE-TRASGU研究(Alberto Carmona-Bayonas,et al.J Clin Oncol,2019)发现,肝转移负荷大于50%是与SSA治疗PFS负相关的因素,而肝转移负荷小于25%是与SSA治疗PFS正相关的因素。来自法国的FOLFOX治疗进展期消化道分化良好NETs的回顾性研究(Paul Girot, et al.Neuroendocrinology,2022)发现,肝转移负荷大于50%是PFS不佳的预测因素。
上述研究表明,肝转移肿瘤负荷可显著影响药物治疗的生存获益,肿瘤负荷较高的pNENs患者药物治疗预后更差,可能需要对传统“先全身再局部治疗”的策略进行调整。
陈洁教授总结Ⅱ/Ⅲ型肝转移瘤介入减瘤策略:
(1)主要适用于G1/G2 NET或类癌/非典型类癌;
(2)功能性肿瘤需尽快控制激素分泌,欧美指南均推荐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做局部减瘤治疗;
(3)无功能性肿瘤如果肝转移负荷过大,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药物治疗疗效差,也建议尽早做局部减瘤治疗;
(4)选择TAE减瘤时,建议采用永久性固体栓塞剂(聚乙烯醇颗粒PVA和40-120微米Embosphere);
(5)肝脏肿瘤负荷30%~50%的患者影像学反应最佳,肿瘤负荷超过75%则需分次栓塞;
(6)肿瘤的大小、分布、血供、糖代谢可能与TAE疗效相关。
近年来的指南有所变化,2020版NCCN指南已经对肝转移外科治疗、消融、肝动脉栓塞的方式和指征等专门进行了阐释;2022年最新版的NCCN指南也指出,对于症状性、肿瘤负荷较高、显著进展性疾病患者,可以考虑将局部治疗提前至全身治疗之前。这些国际指南的变化与上述研究探索和临床实践经验是相符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