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向大鹏
向大鹏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

什么是甲状腺癌的过度治疗?

1090人已读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甲状腺癌过度治疗的问题,尤其是对小于1公分的微小癌。那什么是过度治疗呢,为什么说是“过度”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让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

今天门诊来了一对母女。母亲是甲状腺癌术后一年随访。一年前,病人因为双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做了双侧切除+双侧淋巴结清扫。目前服用优甲乐2颗/每天。病人前几天刚在浙一复查了甲状腺功能,今天来则是为了做B超。

门诊中,病人一个重要的主诉是颈部不适。尽管已经术后1年,但是整个颈前区始终有“吊住”、“卡压”的感觉。手术切口周围的瘢痕增生比较明显。由于颈部不适严重影响心情和生活质量,病人每3个月就来做一次B超。女儿对母亲频繁的复查很无奈:医生已经告知过,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就行,但她就是不听。

病人为啥不听?因为她不舒服。持续的颈部不适让病人怀疑是否手术后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她寄希望于频繁的超声检查,以期发现不舒服的原因。其实做过手术的朋友都明白,颈肩部不适是甲状腺手术最常见且顽固的术后反应。除了靠漫长的时间来恢复,没啥更好的办法。

患者术后曾出现过声音嘶哑,经过半年的恢复她目前可以正常发声。但术后长期服药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病人目前每天空腹服用2颗优甲乐。且医生告诉她:服药后4个小时内不能吃鸡蛋、豆制品、肉类、咖啡等等……。所以她现在早餐吃的非常苟且,因为能供选择的种类实在有限。由于TSH的范围总在波动,每次甲状腺功能抽血出现的箭头都让她心绪不宁,担心药吃多了或少了。

病人就坐在我对面,我能明显感受到全切手术给她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生活质量上的,还有情绪上的。手术后病人的焦虑明显增加:对各种术后不适、随访、服药等一系列问题的焦虑。而频繁的随访也让病人的女儿苦不堪言。她不理解母亲过于频繁却无多大意义的复查,但又敢怒不敢言。母女间冲突随时可能爆发的那种张力让人感到压抑。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病人的术后病理报告(如下图):双侧各一个微小癌,一个6mm,一个3mm。这位主刀医生很敬业,给她做了非常认真的清扫。只可惜,这些清扫下的淋巴结都是无谓的牺牲品,因为没有任何转移。当然,最无谓的牺牲要属那些被过度切除掉的正常腺体。

按照日本或者西方国家的治疗指南,这个病人可以一辈子放心观察随访,肿瘤也不会增大到致命的程度。退一步讲,如果她恐慌肿瘤的存在,完全可以通过消融的将肿瘤根治同时保留腺体功能。但毫无疑问她的主刀医生当时没给她这个选择。人生没有假设,病人终将面对是持续的术后不适+终生服药。

病人目前尚不到60岁,设想如果她后半生都是如此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很悲哀?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微小癌过度治疗。而且这种过度切除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从病人的角度来看,她们无非期望通过治疗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所以,手术即便不是雪中送炭也须是锦上添花。否则花钱受罪么?但病人们不清楚的事实是:过度的手术治疗其实扮演的是画蛇添足的角色。其实疾病的预后一直都很明晰,只是病人能获得多少真实且坦诚的建议?在医患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病人可做出的选择依然十分有限。

门诊最后笔者本想说:病人本来可以保留住甲状腺的,也不必经历现在这些困扰……。不过看到母女目前的状况,笔者立刻鼓励的说:主刀医生技术非常棒,切除的非常彻底,没有复发的迹象,恢复的很好!颈部不舒服是术后反应,要靠时间恢复,别着急,慢慢来,优甲乐要长期服用……。


向大鹏
向大鹏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