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的认知和治疗误区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致死率、致残率高,病程长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同时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被人们称为‘无声杀手‘。但是人们对于高血压的认知和治疗仍然存在很多误区。

1.高血压无症状就不用药。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可能在发病初期只是血压偶尔升高,表现为头晕、头疼、头脑不清楚,乏力,心慌,颈项发硬,脚底踩棉花感,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慢慢耐受,表现的无明显不适。但是,这种症状的沉默往往会麻痹患者,反而危害性更大,长期得不到控制的高血压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2.担心降压药副作用故不用药,副作用相对于降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是轻微的,是可以预测的,即使出现了也会有相应的应对策略。试想如果一种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大于自身的治疗作用,早晚会被临床所淘汰。
3.怕对降压药依赖而不用药。对于一个慢性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需要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药量,但是一般不能完全停药。好比,一个人饿了需要吃饭,这顿饭吃饱了并不代表下顿饭就可以不吃了。
4.血压高时吃几天,降到正常后就停药;这也是不对的,用药后也是需要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决定是否调整药量。道理同3,对于慢性高血压患者吃吃停停是不可取的,降压治疗讲究的长效稳定,才会更好的保护心脑血管。
5.见别人吃啥药自己就吃啥。这种患者往往存在两种心理:第一,信任朋友或邻居,而不信任专业的医生;第二,怕麻烦,反正别人吃了管用,就简单的照搬到自己身上,心想吃了也会管用。这种情况是不可取的,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用药就不同,比如老年人高血压和年轻人高血压用药上就会有一些差别,所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用药应该个体化。
6.宁可吃药也要喝大酒。喝酒时在几小时内可以扩张外周动脉,短时间降低血压。但长远来看,喝酒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尤其是大量饮酒,也是导致应用降压药物之后降压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7.相信可以根治高血压的虚假广告。这种是最可恨的,广告抓住了你投机取巧的心理,但不会为你的死活埋单。
8.网购可以强效降压的“纯中药“。20世纪70年代前,医学界一直将高血压作为身体的一种代偿机制。1949年,Charles Friedberg‘s 撰写经典教科书心脏病学,将良性高血压定义为不超过210/100mmHg。直到70年代Framingham 研究公布才将高血压作为疾病对待。因此,高血压治疗的历史也仅仅几十年的历史。古人对高血压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纯中药降压往往是噱头,常常耽误了高血压的治疗,导致血压的波动。
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或启发,请点赞?或转发到亲朋好友群里吧!


本文是徐占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